趣味实践双体验,多彩成长正当时

发布时间:2025-07-07 12:5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邓紫涵 房子鹏 经士锐   阅读 5.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7日讯(通讯员邓紫涵 房子鹏 经士锐) 7月6日,阳光洒满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安徽理工大学“晋善晋美”皖理支教服务队精心筹备的特色实践活动在社区内拉开帷幕。这场活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知识与欢乐交织的盛宴,助力他们在趣味实践中收获成长。

上午,社区活动室里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化学实验课堂正等待着孩子们。服务队的队员们早早便将实验器具整齐摆放,他们化身亲切又专业的科学导师,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迎接孩子们的到来。课堂伊始,队员们用通俗易懂且充满趣味的语言,向孩子们逐一介绍烧杯、试管、滴管等实验器具。“小朋友们看,这个细长的‘玻璃管’叫试管,它能帮助我们观察好多神奇的变化呢!”生动的讲解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活动室里充满了好奇的讨论声。

队员为小朋友们讲解”黄金雨”实验(摄影:刘金鹏)

紧接着,队员们开始深入浅出地讲解酸碱中和、气体生成等基础化学原理。为了让这些抽象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他们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比如用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气泡来解释气体生成的原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孩子们终于迎来了亲手操作实验器材的时刻。当无色的溶液在化学作用下,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绽放出绚丽的色彩;当气泡在液体中欢快地升腾、跳跃,孩子们的脸上满是惊喜与兴奋。每一双专注的眼睛都闪烁着对科学的好奇与探索欲,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惊叹声。原本晦涩难懂的化学知识,在实践中变得鲜活生动起来,一颗热爱科学的种子,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悄然播下。

短暂的午休过后,社区活动室又换上了另一番“模样”,非遗剪纸活动接力登场。活动室的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红纸、剪刀等工具,墙壁上还张贴着精美的剪纸作品,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队员们手持红纸,耐心地向孩子们示范折剪技巧。从最简单的对称图案开始,到逐渐复杂的创意造型,队员们手把手地教,细致入微地讲解每一个步骤。“先把纸对折,然后沿着这条线慢慢剪,注意不要剪到手哦。”温柔的叮嘱声回荡在活动室里。

队员带领小朋友们学习剪纸(摄影:颜斯睿)

在队员们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纷纷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地在红纸上“创作”。一开始,有的孩子还有些生疏,动作略显笨拙,但随着不断尝试,他们渐渐掌握了要领,灵巧地挥动剪刀,将普通的红纸幻化成栩栩如生的花鸟、寓意吉祥的福字。一张张红纸上,剪刀开合间,传统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缓缓流淌。孩子们专注的神情,认真的模样,让整个活动室都沉浸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之中。这场沉浸式的非遗剪纸体验,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手部精细动作和专注力,更让非遗文化的精髓悄然浸润童心,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上午科学探索的严谨求知,到午后非遗传承的文化滋养,这场实践活动完美实现了知识与美育的深度融合。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收获了满满的成长,既点亮了科学思维的火花,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索精神,又通过非遗剪纸触摸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增强了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队员和小朋友们合照(摄影:刘金鹏)

此次“晋善晋美”皖理支教服务队开展的特色实践活动,也为社区实践教育提供了生动的范例。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多元体验拓宽了青少年的成长维度。在活动中,孩子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索者。教育的温度在师生间、孩子们的互动中得到了充分彰显,让人们看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启迪与成长的陪伴。相信这场充满趣味与意义的实践活动,会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一段难忘而珍贵的回忆,也期待未来有更多这样精彩的实践活动,为孩子们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房子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9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