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大科院理工学院“红梦启航,筑梦童心”社会实践队:聚焦感统训练,守护留守儿童心理成长

发布时间:2025-07-06 00:5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雨宣   阅读 15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2025年7月3日,为响应乡村振兴中“儿童心理健康关爱”需求,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理工学院“红梦启航,筑梦童心”社会实践队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银坑镇新城社区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团辅活动,旨在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助力他们茁壮成长。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支教儿童合影。吴羽涵 供图

新城社区书记张祖清在走访社区时感慨道:“社区内67%的未成年人属于留守儿童,其中83%由祖辈隔代抚养。”同时,在日常支教课程中问及家庭情况时,大部分孩子也表示“爸爸妈妈都在外地上班,常年不在家,只有爷爷奶奶在身边”。短短几句话,反映了新城社区的多数儿童都存在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监护责任主要落在祖辈或亲戚身上的情况,导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在专注力、本体觉以及平衡感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

针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实践队队员们调整支教策略,开展了一系列感统训练活动。感统训练对留守儿童的意义,不仅在于生理层面的感官发展,更通过“身体训练—情绪调节—社会适应”的链条,帮助他们在缺乏完整家庭陪伴的环境中,弥补成长短板,提升综合能力,为心理与认知发展奠定更健康的基础。

感统训练:在解压球挤压中培养专注力

实践队队员以解压球制作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儿童将细腻的面粉、有颗粒感的绿豆等不同触感的材料分别装入气球,并绘制表情,绑上头发。在制作过程中,小朋友需要控制面粉、绿豆等不同填充物的量,并将其小心地填充至气球中,在填充材料的过程中,孩子们屏气凝神,专注地控制着倒入填充材料的量。

图为实践队员辅导支教儿童制作解压球。涂明慧 供图

专注力是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在支教过程中,实践队队员发现,部分孩子在学习时容易注意力分散,而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解压球制作活动,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专注力。同时,制作解压球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释放压力、放松身心的途径,让他们在忙碌的学习之余,能够享受手工制作带来的乐趣。

图为支教儿童展示解压球作品。涂明慧 供图

感统训练:在趣味跳跃中培养本体觉

本体觉,作为人体感知自身肢体位置、运动状态的重要能力,对孩子的运动协调、空间判断等发展影响深远。本次感统训练利用平衡圈、指压板等道具,聚焦 “趣味跳圈” 形式,巧妙将感统训练融入趣味互动,为社区留守儿童打造专属成长课堂。

图为实践队队员指导支教儿童进行趣味跳圈训练。涂明慧 供图

趣味跳圈训练将小朋友们分成了若干小组,每组的小朋友整整齐齐地站成一列,等待着挑战的开始。随着小老师一声令下,小朋友们开始了趣味跳圈之旅,他们需要保持队伍的整齐,一个接着一个跳进圆圈,再跳出圆圈,在跳跃过程中不能脱离队伍。在孩子们不断地跳跃和调整步伐的过程中,不断激活本体觉神经反馈,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反应速度,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统训练:在触觉半球及平衡圈的运用中筑牢平衡力

感觉统合能力的培养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平衡能力又是其中的基础。实践队借助触觉半球及平衡圈,为社区的孩子们打造平衡力提升的专属课堂,助力他们筑牢成长基石。触觉半球独特的表面凸起,能为孩子带来丰富的触觉刺激,而平衡圈则考验着孩子们对身体重心的控制。二者协同作用,精准锻炼孩子的本体觉与前庭觉,促进神经系统对身体的控制与调节。

图为杨少鹏老师及实践队队员辅导支教儿童进行感统训练。吴羽涵 供图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脱下鞋子,小心翼翼地踏上触觉半球,努力调整身体姿势,保持平衡。有的孩子一开始站上去时摇摇晃晃,但经过小老师的鼓励、指导以及多次尝试后,便能牢牢地站立在触觉半球之上。

此次特色课程是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理工学院“红梦启航,筑梦初心”社会实践队助力乡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对乡村振兴战略中儿童心理健康关爱需求的积极回应。参与活动的孩子们,在身体协调性、专注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曾经内向胆怯的孩子,也在一次次成功完成感统训练任务后,绽放出自信的笑容。

然而,乡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仅靠短期的社会实践活动远远不够。在此,诚挚呼吁留守儿童的家长们,也应积极采用更多形式的感统训练,如借助身边常见的沙子、石头等让孩子通过抓沙、抓石头等方式,刺激触觉发展;还可以鼓励孩子在家中进行简单的跳跃、平衡练习等。家长们的重视与参与,能让孩子们在成长道路上,拥有更坚实的支持。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乡村留守儿童感统训练更多关注与支持,汇聚各方力量,为这些孩子创造一个更有利于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环境,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在成长中拥有健全的身心,拥抱充满希望的未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羽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