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攀枝花学院文学院"攀枝抱榴语同心"文化调研实践团深入米易县麻陇彝族乡中心村小学,以"童声筑梦,民族连心"为主题,为彝族学生量身打造了一场趣味普通话推广活动。麻陇乡中心小学全校共165名学生,在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吉余母加主任的协调与帮助下,实践团成员配合麻陇彝族乡中心村小学的各位老师,组织其中16名三至五年级的彝族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语言游戏中深切体会民族团结的温暖力量。
图为实践团队进行知识问答环节。刘文玉 供图
知识启智:争答之间见真知
实践团成员将学生聚拢在操场中央。面对团队成员,四年级的彝族学生小吉落落大方地说:"我们平时说彝语,但普通话我们也会!"普通话知识问答环节随即展开。"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什么?""汉字使用范围广,请至少说出三个国家。""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哪种?"——问题抛出后,学生们跃跃欲试,“普通话!”“日本、朝鲜、越南!”“汉语!”,应答声清脆自信。"小朋友们的反应超乎预料,"实践团成员林熠欣慰表示,"每一题他们都积极抢答,准确率很高,活动推进得比预想更顺利。"问答之间,普通话作为文化纽带的重要性悄然浸润童心。
图为实践团队进行传声筒环节。刘文玉 供图
传声聚力:词语接力寓深意
借传声筒游戏聚力,于协作中传递团结强音。普通话关键词传声筒将气氛推向高潮。实践团成员与学生们一起参与到传声筒当中,分为四轮游戏,由实践团成员任裁判给出关键词。前三轮轮游戏实践团成员与彝族小朋友交叉传递,由每组最后一位小朋友答出听到的内容,最后一轮则是全员参与参与。当学生们完整地复述出“乡村振兴”、“共富共美”、“民族团结”的关键词时,清澈眼眸中闪烁着默契与自豪。词语在接力中无损传递,印证了普通话作为情感载体的强大凝聚力。
图为实践团队主持古诗词背诵环节。赵李烨 供图
诗韵润心:诗词竞赛语同心
凭诗词雅韵润心,在经典中涵养文化认同。古诗词背诵环节点燃了学生的诗词热情。古诗词背诵环节采用"三秒倒计时抢答"机制倒计时声未落,一只只小手已争先举起。“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他们丝毫不怯场,三轮背诵无一重复,更无错漏,古典诗韵与民族语言在此刻美妙交融。实践团成员万梦茜表示,不同民族的人民用同一种语言轻松交流,互助共融——这便是铸牢共同体意识最生动的实践。
言为心桥:趣味推普铸团结
活动尾声,实践团队为学生送上小礼品,一位三年级女孩悄悄拉住实践成员的衣角:"姐姐,你们会走吗?还能再来吗?"她仰起的小脸上写满不舍,"和你们玩游戏,我很开心。" 快门按下,一张张灿烂而真挚的笑脸定格了这个夏日最动人的同心圆,成为这个夏日最珍贵的民族情谊见证。
图为团队成员与学生合影。胡莉 供图
童心筑梦:石榴结籽抱枝深
本次推普实践以语言为舟,载满诚意与巧思。从知识普及到游戏互动,实践团以"浸润式"设计让彝族与汉族之间的普通话交流不再生硬,而成为可触可感的欢乐纽带。带队老师表示,将继续带领实践团成员开展推普活动,这既是一场实践锻炼,也是一个促进民族交流的契机。
麻陇乡的青山为证:那些在普通话游戏中闪亮的眼睛,终将映照出民族交融的星河浩瀚。(通讯员 赵李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李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