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学院学子“三下乡”走进会泽:筑牢防灾减灾“安全网” 守护群众生命线

发布时间:2025-07-04 17:0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韩宇   阅读 40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新时代理论教育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引导学生以专业知识服务社会,进一步增强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责任担当,昆明理工大学“防灾减灾·青春守护”——基于灾害防治理论赴云南会泽县,于2025年6月29日至7月2日深入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实地勘察、科普宣讲等系列活动。

乌蒙危镜,地灾叩问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地处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地质构造复杂,位于著名的小江断裂带核心区域。该区域地质构造运动活跃,岩层破碎,新构造运动强烈,为地质灾害孕育提供了基础条件。县域内地形高差悬殊,降水集中且强度大,叠加历史采矿、道路修建、陡坡耕作等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使其成为云南省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的高风险区之一。历史上频发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灾害,同时面临干旱、洪涝等气象风险。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破坏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地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挑战。

图1 野外调研

图2 防灾减灾知识宣讲

险情就是命令,迅速集结行动

目前我国已全面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会泽县降雨量显著增加,地质灾害风险陡然升高。面对严峻形势,当地政府紧急部署,加强对县域内地质灾害点的巡查,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昆明理工大学立足高校园责任,依托国土资源工程学院的学科专业优势,迅速组建“防灾减灾调研科普小分队”。队员们深知:“险情就是命令,人民需要就是号角”。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当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灾情调查,普及防灾减灾与应急救援知识,切实提升村民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这支青年队伍正以专业力量和青春担当,将防灾减灾的"安全之种"播撒在乌蒙大地,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责任。

智慧滋润心田,安全庇护绿荫

此次 “三下乡” 活动将地质灾害科普作为重要环节。实践队精心设计,利用图文并茂的展板、生动形象的模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当地村民,特别是中小学生,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滑坡、泥石流等常见灾害的形成机理、前兆识别及紧急避险技巧。互动式教学、趣味问答等形式,让深奥的地质知识变得鲜活易懂,真正“入脑入心”。这场科普不仅是当下的安全守护,更是长远的科学启蒙。它点燃了乡村孩子探索地球科学的兴趣,拓宽了他们的认知边界,为乡村未来培育更多具有科学素养和防灾意识的建设者播下了种子。引导其在发展进程中前置考量灾害风险,追求安全、可持续的发展路径。知识的力量,正在为乡村振兴描绘安全和谐的底色。

图3 防灾减灾知识宣讲

脚步丈量风险,调研固垒安乡

构建全链条灾害防控体系,精准识别风险是基石。实践队此行核心任务,便是深入一线开展系统性防灾减灾调研,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团队综合运用前沿科技手段与扎实田野工作:

AI预警,洞悉隐患:队员们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对目标区域(如白雾村、乌龙村、重点关注的鱼洞滑坡点等)的山体坡度、岩性结构、土地利用类型等海量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这种基于大数据模型的预测,能够敏锐捕捉到人眼难以察觉的、具有高隐蔽性的潜在滑坡风险点,实现灾害风险的早期识别、智能研判与空间定位,大幅提升预警的精准性和前瞻性。

实地勘察,印证研判:科技预测并非空中楼阁。队员们携带专业设备,翻山越岭、实地踏勘。在预测的高风险区及已知隐患点,详细记录地质构造、裂缝发育、植被状况、水文特征等第一手信息,验证并修正模型预测结果,评估灾害的孕育条件和现实威胁程度。这种“地空结合”的方式,确保了调研结论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民情走访,倾听心声:调研不仅是对“地”的勘察,更是对“人”的关切。队员们走村入户,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通过访谈的形式,零距离了解群众的防灾减灾实际需求、应急知识掌握程度、避险演练参与情况以及基层应急管理体系中存在的短板。

图4 野外地质调研

图5 询问当地居民

双轮铸安基,永固振新路

这种“科技赋能+田野深耕”的双轮驱动模式,将灾害防治与地质大数据深度融合,在地质灾害预测,既通过机器学习识别高危险区,又结合实地勘察地质灾害孕育条件;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勘察调研成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规划提供科学指导,助力乡村在房屋选址、道路修建、农田改造等工作中充分规避灾害风险,推动安全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结语

昆明理工大学国资学院学子此次会泽之行,以青春之脚步丈量风险,以专业之智慧守护生命。他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将科技力量注入传统调研,不仅为当地织密了防灾减灾的“安全网”,更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中嵌入了坚实的“安全基”。这趟“三下乡”旅程,是青年学子责任担当的生动体现,也是高校智力资源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赋能地方安全发展的有力见证。

 图6 团队合影

附:实践团队信息

单 位: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团队名称:“地盾”防灾减灾暑期社会实践队

文稿撰写:韩宇、罗建虎

图片摄影:罗建虎、尹晨宇

团队成员:韩宇、农光信、蒋开辰、罗建虎、尹晨宇、孟怀涛

指导老师:倪玉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韩宇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