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4日讯(通讯员 陈晨)2025年7月2日,向日葵零壹课堂-数学π递“红色育苗课堂”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红色数学奇妙游”主题活动,深入挖掘革命历史中的数学智慧,结合“放鸡毛信”等观影活动,设计沉浸式数学实践课程,让抽象数学知识与红色文化传承实现双向赋能。
烽火课堂:石子与脚步里的数学智慧
在"走进烽火小课堂"环节,实践团队还原1937年儿童团用石子计数岗哨进出人员、1941年大生产运动中用脚步丈量纺线长度的历史场景。当孩子们用手掌宽度丈量课桌时,正重现红小兵的"人体尺子"智慧。
"数说烽火岁月"板块中,实践团队以"粮仓动态管理法"为原型设计"粮食保卫战"沙盘游戏。红绳打结记百斤、石子堆码示十斤,孩子们模拟战时粮仓每日三次盘点。"下雨减10斤受潮粮"的细节设计,让数学计算与现实问题的关联变得可触可感。
(图为汪老师正在上课。供图:队内成员王康健)
红色基因:从革命几何到现代应用
"智慧传承新成长"板块里,实践团队将红五星几何对称、战旗2:1比例等内容转化为科技实践。学生用彩纸剪出标准五角星,验证72度角的对称性;计算战旗比例后制作迷你贴纸,并将比例知识迁移到社区环保——通过测算纸张回收量优化资源分配。"用红小兵的'步数丈量法'规划公园垃圾桶布局,数学就有了服务生活的温度。"实践队员王老师说。
(图为学生认真听课场景。供图:队内成员王康健)
情报密码:鸡毛信里的数字游戏
"海娃藏情报的羊尾巴就是天然密码盒!"在《鸡毛信》观影现场,实践队员刘老师暂停影片,引导学生观察情报传递细节。团队打造"鸡毛信密码实验室",让孩子们模仿电影场景,将数字情报藏入"模拟羊尾",用"315代表进攻"的编码规则,把文字指令译成三位数密码。
(图为学生在观看“鸡毛信“电影。供图:队内成员王康健)
这场"红色数学奇妙游"跨越时空:当鸡毛信数字密码邂逅现代算法,竹筒秤刻度对接精密仪器,红色基因正借数学之桥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实践团队用革命年代的智慧密码,为数学教育注入鲜活的红色养分,让抽象公式在历史场景中焕发实践生命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晨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