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日讯 (通讯员 熊婉君)2025年7月2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瑞”火照“于”途社会实践队经过前期调研背景的充分准备后前往叶坪旧址,开展第二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前往实践地的途中,当地的司机师傅指着旧址区入口前,一座五角星标志的建筑说:“这是全国最大的五角星造型标志!”
▲图为红五星胜利之门/熊婉君摄
踏入旧址群,红军烈士纪念塔映入眼帘,塔身镌刻的“红军烈士纪念塔”七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讲解员讲述到,其中的“烈”字是当年的原字,是叶坪当地的谢大娘冒着生命危险将“烈”字拓片藏匿于墙缝,才能历经战火保存至今,成为革命文物中珍贵的“原字印记”。有人采访大娘,为什么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存这个字?大娘说,自己当年还没来得及看上小儿子一眼,小儿子就去了战场。对于她而言,这个“烈”字意义非凡。这块石板,是她对小儿子的思念。听完讲解员的讲解后,实践队员表示,这不仅是大娘对小儿子,更是大娘对无数革命烈士的深深牵挂与怀念。凝聚着一位母亲深沉爱意以及革命群众坚定信念的石板,成为重建纪念塔的关键,让那段悲壮又伟大的历史,以一种独特方式穿越时空延续传承 。
▲图为实践队员与红军烈士纪念塔的合照/黄艺摄
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里,“瑞”火照“于”途实践队开展特别活动。实践队队员们齐声高唱《国际歌》,歌声回荡在青砖灰瓦间,仿佛穿越时空与革命先辈同唱。在这座见证“一苏大”召开的建筑里,廊柱上“学习过去苏维埃运动的经验”标语依然清晰,仍然诉说着当年革命先辈们理想的炽热。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在大礼堂旧址唱国际歌/黄艺摄
从“烈”字原迹到《国际歌》的回响,实践队队员们看到的不仅是历史文物,更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传承。”实践队队员们,不仅将专业所学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用文字记录历史细节,用声音传递革命信仰,更将红色精神镌刻在基因里,让革命薪火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
作者:熊婉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熊婉君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