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长江文脉,探海关风华——武昌工学院志愿队芜湖寻迹之旅

发布时间:2025-07-02 22:3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欣宇   阅读 1.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本网讯(通讯员 刘嘉祺 胡泽平 )2025年7月1日,武昌工学院清涟护源志愿队开启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精彩征程。奔赴芜湖市博物馆与老海关,通过深入参观与实地考察,探寻长江水域的历史发展脉络,以青春独特的视角去感悟长江海关的深厚底蕴。

芜湖博物馆内,一件件承载着岁月痕迹的历史文物陈列其中,陶器上的古朴纹路、青铜器上的斑驳锈迹、书画中的笔墨神韵……。在这里,志愿队仿佛能看到古代芜湖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身影,听到昔日商贸往来时的喧嚣吆喝。

▲图为志愿队头戴挂耳式自动讲解器了解芜湖博物馆的历史。 志愿队成员 耿成阳 供图

芜湖,因水而生,依水而兴。馆内史料记载:凭借长江黄金水道与青弋江等水系的滋养,芜湖自明清便有“四大米市”之首的称号。移步铁画展区,震撼扑面而来。以铁为墨、以锤代笔,一幅幅铁画将国画的笔墨神韵与金属的刚劲质感完美融合。从磅礴山水到灵动花鸟,从古朴书法到生动人物,每一处线条、每一抹锻痕,都是数百年技艺传承的结晶。志愿队成员驻足欣赏,为匠人以铁铸魂的精湛工艺与艺术创造力所折服。

▲图为志愿队前往芜湖市博物馆,参观馆内特色文物。志愿队成员 耿成阳 供图

轻抚过粗砺的砖石与雕花铁门,走向江畔那座砖红色大楼——芜湖关。馆内老照片里,外国税务司神情据傲,而中国职员身影谦卑,无声诉说着当年海关主权旁落的屈辱。但历史从不只有一面,海关的设立,又如同在古老躯体上切开一道新口子——西方管理制度、贸易规则由此涌入,芜湖被卷入近代化的洪流。

▲图为志愿军在芜湖老海关内了解芜湖历史。志愿队成员 耿成阳 供图

百年时光流转,海关钟楼的钟声依旧准时鸣响,然而钟声下的风景早已不同。不远处的万吨巨轮吞吐不息,现代化港口繁忙而有序。老海关大楼也历经新生,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历史空间正被赋予崭新意义。

当钟楼指针划过同一片天空,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轰鸣交织在一起。老海关沉默伫立,而新的故事正随着长江的奔流与澎湃被书写。江水浩荡向前,从未停息,一如这座城市在历史波澜中不断蜕变新生的生命力——水流过的土地,终将滋养出更丰饶的未来。

▲图为志愿队在芜湖市博物馆合照。志愿队成员 耿成阳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欣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