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精神需求的科学透视与有效实现

发布时间:2025-05-13 01:58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1.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教师观点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青年的精神风貌不仅事关自身成长发展,更关乎中华民族的文明素养。新时代,如何科学透视广大人民尤其是广大青年的精神需求,有效回应和实现广大人民尤其是青年群体的精神需求,不断增进广大人民尤其是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是新时代丰富青年群体精神世界、改善青年群体精神风貌、汇聚青年群体强国复兴精神伟力的必由之路,亦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所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

一、新时代青年精神需求的问题出场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新时代的青年对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愈发显著。精神需求尤其是美好精神需求是新时代青年更高层次的内在需要,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需求包涵了其对政治立场、思想认知、价值审美、心理健康等多维多方面的追求。重视对新时代青年精神需求的把握和研究,不仅有助于引领实现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需求,更关乎新时代青年的全面健康发展,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强国复兴伟大梦想的实现。因此,关注和研究新时代青年精神需求的意义重大,“新时代青年精神需求”这一问题也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关切。

科学透视新时代青年精神需求,是培养青年成长成为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根本保证。精神需求超越了物质需求的范畴,是人类对精神层面满足和追求的内在渴望。精神需求的满足不仅关乎个体的心理和情感健康,还直接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是青年持续全面健康成长的内生动力。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青年之于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提出要促进青年全面发展,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于青年而言,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拔节孕穗期”的关键时期,其精神需求不仅蕴含于成长成才的各个方面,也贯穿于全面发展的各个阶段。而他们的思想动向、精神状态既关系其自身的成长发展,也决定着他们能否成长成为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深入研究、科学透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需求,对引领实现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需求,提振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面貌,促进新时代青年的全面发展,助力其成长为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关键支撑作用。

有效引领新时代青年精神需求,是建设有强大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题中之义。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需求状况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观测坐标,也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支点。只有真正赢得青年,引领青年之需,争夺青年之心,处理好青年精神需求发展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之间的张力,才能有效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当前,主流意识形态与各类社会思潮的非均衡博弈关系持续强化,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各种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潮频频挑战。而青年的成长发展存在着阶段性和局限性,其政治认知、思想观念、价值审美、心理健康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各种社会思潮及错误观点都不可避免的影响着青年的精神需求乃至期精神世界,使其在理想与现实、小我与大我、民族与世界等方面产生困惑、出现迷茫,而这些困惑迷茫归根到底就是青年未被充分满足的精神需求的外在表征。因此,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需求,建设富有凝聚力的精神家园,是真正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固本培元、凝魂聚力的根本前提,更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的题中之义。

充分满足新时代青年精神需求,是切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当代青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其精神状态的饱满程度及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精神需求是新时代青年不断学习、探索创新的内驱动力,亦是其坚韧不拔、永不懈怠的精神之源,充分实现和满足其精神需求,能够有效激发新时代青年的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使其勇担时代重任、为追逐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新时代的青年成长在相对优渥的物质环境中,这一客观条件塑造了他们多维的精神需求结构。而充分满足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需求不仅有助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更有助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只有既引导其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优秀精神品质,又重视增强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才能更好地凝聚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共识,充盈新时代青年的精神世界,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新时代青年精神需求的科学透视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长在国旗下,成长在春风里,其生活环境的改变必然影响着其精神生活尤其是精神需求的转变。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伫立,离不开新时代中国青年精神力量的凝聚。而深刻透视、科学把握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需求图景的新特征与新问题,是有效实现广大青年精神需求、提振广大青年精神状态、增强广大青年精神力量的前提与基础。

新时代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日渐丰富,广大青年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日渐从对“物”的需求的羁绊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目光转向了对自身精神生活充盈与发展的期待,其精神需求的现实图景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具体来说,新时代青年精神需求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需求的自觉性日益凸显。过去青年的精神需求往往被动地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鲜少能够自主地认识、引导与实现其精神需求,呈现出一定的自发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交流全球化、治理数智化、文化多元化等时代特征日趋显著,青年的精神需求也经历着从自发性向自觉性转变的过程。越来越多的青年能够自主地认识、引导与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自觉地探索和构建自我的精神世界;其二,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需求的多元性日益凸显。过去青年的精神需求往往多受制于大众文化,具有很强的外部指引性,致使青年的精神需求更倾向于融入社会、集体和家庭,缺乏对自身独立性、个性化的多维度探索,逐渐从生存性单向度的精神需求向多维度的精神需求转变,更加关注价值认同、情感归属、文化娱乐、多元审美等更多元的精神需求;其三,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需求独特性日益凸显。过去的精神文化产品更多是主流的大众文化,青年群体普遍被同质化的文化产品吸引,如热门影视剧、流行音乐、流行时尚等。这些文化产品面向最大受众,提供的是一种普适的精神满足,青年们在这些文化产品中找寻认同感,形成较为统一的群体文化,其精神需求也呈现出广泛而宏大的特征。然而,随着新媒体和数智技术的发展,新时代的青年逐渐从单一、宏大的精神文化需求转向更加深度、独特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青年的精神需求图景虽然出现了许多积极的特征,呈现出自觉性、多元性和独特性的新趋势,但在这些新特征、新趋势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隐忧和风险。具体来说,新时代青年精神需求中的现实隐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需求存在价值淡化的隐忧。在信息开放和文化多元化的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需求受到不同价值体系社会思潮、各类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一些错误社会思潮和消极文化现象加剧了青年的价值迷茫与精神空虚,导致部分新时代青年忽略、弱化甚至否定主流精神需求的价值功能,对主流精神文化活动需求减弱,转而采取庸俗化、娱乐化的满足方式,逐步显现出对主流意识形态疏远淡化的隐忧;第二,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需求存在认知封闭的隐忧。新时代智能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社交平台、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依托大数据和智能算法为用户精准推送,虽然通过数据赋能提升了用户体验,但也加剧了“算法黑箱”和“信息茧房”现象,导致青年群体接触不到不同圈层的思想观念,从而使其认知范围变得狭窄,缺乏对社会、文化及历史等方面的全面理解,加剧思维同质化的同时又降低了青年群体的深度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第三,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需求存在情感偏激的隐忧。当前,信息过载、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让越来越多的青年面临压力和焦虑,情感需求日益成为新时代青年最重要的精神需求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各类影视剧、文学作品和娱乐产品的蓬勃发展,许多精神文化产品的叙事风格愈发宏大,但由于过于笼统和远离个体生活,难以有效与青年群体的现实情感需求产生共鸣,难以引导青年群体真正获得深层次的情感认同和价值引导。而在娱乐至上的浪潮之下,即时性的情感表达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各类错误思潮和消极情绪误导青年的情感需求,煽动青年的情绪燃点,致使部分青年情感空虚,陷入情绪化、偏激化的漩涡。

三、新时代青年精神需求的实现路径

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需求呈现出许多新的积极态势,也萌生出一些潜在的隐忧风险。有效引领与实现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需求,不仅关于其自身的健康全面发展,也关系着新时代党和国家重大战略擘画的实现。因此,探索有效实现青年精神需求的路径对于激发青年精神力量、丰富青年精神世界、改善青年精神面貌具有重要意义。

以核心价值引领新时代青年精神需求向上向善。当前,青年面对各种社会思潮和多元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挑战和冲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有效凝聚各类积极社会思潮合力,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的强大精神动能,引领新时代精神文化产品建设,敢于直面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对各种错误社会思潮拔剑亮剑,理直气壮、有理有据地批判辨明各种错误观点与思潮,阻却这些错误观点与思潮对新时代青年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干扰”或“混乱”,并通过供给具有导向力、引领力的精神文化产品,激发新时代青年向上向善的价值需求与文化需求,科学认识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有效避免和防范新时代青年出现“去政治化”“价值中立”“意识形态悬浮化”等现象,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大我与小我”的关系,切实引导新时代青年构筑有益精神需求图景,助力其走出思想困惑,化解价值迷茫,增强精神力量。

以智能媒体拓展新时代青年精神需求边界范畴。新时代是数智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唯算法论”“技术主义”等观念使本应更好地服务青年群体精神生活的先进技术,演变成了宰制和掣肘青年群体精神生活的壁垒,造成了“过滤气泡”“信息茧房”“网络圈层”等消极现象,窄化了青年群体的认知范畴和精神需求边界。当前,必须加强党、政府、社会、企业和高校等多主体协同联动,对智能媒体的价值导向进行有效引领,对智能媒体的算法规则进行系统优化,对智能媒体存在的“资本利益”与“社会价值”、“个人偏好”与“核心价值”的矛盾运动进行科学调适,为青年群体营造出清朗向善的网络生态,从而引导青年群体接触多元化的网络信息与社会议题,丰富青年精神世界,为其生成和发展积极有益精神需求的沃土增养,切实防范“算法黑箱”“流量至上”“价值偏见”等现象的出现,努力达成以智能媒体开阔青年群体知识见识领域,拓展青年群体思维认知范畴,延伸青年群体精神需求边界的美好愿景,进而丰富其精神世界。

以多维叙事实现新时代青年精神需求健康发展。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需求呈现出从“大而广”向“小而美”的转型趋势,“大而广”的叙事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需求尤其是情感需求,使其难以形成对这些有益精神文化产品的情感认同,转而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微观性、即时性和娱乐性的庸俗精神文化产品,这就导致部分青年群体的情感需求及情感状态出现一些隐忧。“情绪设置”理论的提出也更加印证了“情感因素”在网络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新时代的精神文化产品要想真正触及青年群体的内心需求,就必须更加贴近青年群体的情感需求,了解青年群体的“情绪偏好”,将“宏观叙事”与“微观叙事”相结合,增强叙事的生活化、多元性和个性化,精准对接青年群体的情感需求,提升青年群体对有益精神文化产品的情感共鸣,不断强化有益精神文化产品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进而化解青年群体的非理性化倾向和情感极化的隐忧,引导培育其平和的社会心态、健康的情绪转向,理性的情感表达,改善其精神状态,滋养其精神家园。

四、结 语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昂扬的精神风貌将直接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力量。在新时代,我们应当更加关注青年群体精神需求的时代转向,以核心价值增强青年的精神力量、以智能媒体丰富青年的精神生活,以多维叙事提振青年的精神状态,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投身强国复兴的浪潮之中。(供稿人:付玉璋、魏涛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