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正推动新一轮教育教学模式的迭代升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和“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两大战略任务,对高校教育教学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然而,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不平衡矛盾,亟需推动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由传统的“大水漫灌”向新型的“精准滴灌”教学转变。因此,需要从“教学行为—教学流程—学习行为”建构一个立体的、完整的精准教学模式,以可视化的教学内容、高阶性的知识建构、深度化的课堂交互、精准化的教学干预,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
“三维五环”精准教学模式的全过程设计
“三维五环”精准教学模式的教学行为维度。教学行为上,应充分发挥生成式AI的核心驱动力,建构“教学统筹—提供支架—小组活动—知识创生—意义建构”系统有序的教学行为,进而塑造一个集知识、思想、价值、现实的立体化教学体系。教学统筹上,高校思政课教师需顺应教育数字化2.0时代的教与学要求,逐渐从传统的经验式教学向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量化式教学转型。教师对学习者的认知判断需跳出以往有限的主观经验束缚,向学习诉求、学习模式、学习态度等多元数据的可视化识别、科学化诊断转变。课中,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并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既定教学目标之间搭建支架,如范例支架、问题支架、工具支架、建议支架等。学生通过“自组织”模式进行协作学习。对此,师生、生生以对话模式(提问、反馈、辩论)引导学生突破旧知、探寻新知,促使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从信息加工转向知识重构,进而从“事实描述”到“价值判断”的意义建构跃迁。由此,教师角色由以往的“知识传授者”向“情境设计者”“对话引导者”“意义建构者”转变。
“三维五环”精准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维度。教学流程上,构建“精准学情分析—精准目标制定—精准教学设计—精准资源推送—精准教学干预”的全过程、全链条教学流程。根据学生题库自测、学习日志、学习疑惑等,科学诊断学习薄弱点点、学习困难点和学习焦虑点等,进行精准学情分析。对此,教师制定精准化的教学目标(包含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教育目标等多层次),并策略性调整教学内容、精准教学设计,进一步凸显教与学的生成性、进化性、科学性。如采取课前预学经典文献,课中以创设教学情境—设计问题链与思维链—引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维评价,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课后巩固复习与交流反馈,建立“教与学”反馈链,进而彰显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开放性、交互性。同时,根据精准学情分析和学习者类型,精准推送学习内容,提高教学适配性与学习关切性。由此,精准教学资源推送必须做到:以资源推送的精准性为重点,依托教育大数据,根据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班级的学习认知、学习情感与学习行为,“因班制宜”推送教学资源;以资源推送的精细化为着眼点,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学习路径,“因材制宜”推送教学资源;以资源推动的精确性为着力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困境,“对症下药”推送教学资源。精准教学干预中,教师对基础薄弱型、动力不足型、高阶能力欠缺型学生进聚类分析、分类指导。对基础薄弱型学生制定自适应学习路径和推送微课;对学习动力不足型可采取积分奖励机制,并将知识以游戏化通关任务的方式建构,激发学习驱动力;对高阶能力欠缺型学生,搭建项目式学习(PLB)、制定协作探究的任务,为提高学习者的核心素养和高阶思维能力提供坚实支撑。
“三维五环”精准教学模式的学习行为维度。学习行为上,建构“学习者电子档案—学习路径规划—学习情境感知—学习内容优化—学习路径调试”的学习模式。大数据赋能的智能技术平台,能够适时收集与整理学习笔记、学习作业、学习状态等在线学习行为数据,整合形成个性化学习智能档案,为精准制定学习路径规划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依托人工智能终端设备,可有效感知和识别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态度、学习情境和学习诉求,并实时动态化调推送学习资源、优化学习内容和调适学习路径。学习者将文本与视频资料学习相结合,带着疑问与思考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在不同学习阶段调试学习路径。课堂上,学生就观看文本和视频资料时产生的各种疑问,向教师或者其他学生求助,学生之间也分享学习经验。并根据学习风格、学习方式自主优化学习内容(如基础型、进阶型、学理型、事实型等),增强内容适配性。课后,智能技术平台实时记录师生互动、同伴互动与学习投入,包括学生与环境的交互行为程度、学生认知与学习状态投入、学习热情度等,直接反映学习路径的科学与否,并进行实时调试学习路径。
“三维五环”精准教学模式的思政课场景化运用
“三维五环”精准教学模式的系统性教学行为。以思政课“中国式现代化”教学内容为例,课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精准统筹,理清“中国式现代化”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难点,梳理知识点的学理性及其逻辑关联。提供支架环节,综合运用问题链、思维链、逻辑链、现实案例等,引导学生科学掌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含义、中国特色、主要特征、世界意义。同时,知识创生和意义建构不容忽视,这是帮助学生形成“价值内化—批判性思维—内在认同”认知链的重要环节。如设计“西方化=现代化?”的辩题,并向学生提供与“中国式现代化”学习任务与辩题有关的教学资料,如案例、文本资料、视频、图表、数据等,引导学生结成小组。学生小组内部协作分工,共同完成资料分析、探讨、课件制作、汇报、总结工作,与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在此环节中,教师工作重点在于观察学生小组的组建和活动过程,及时介入调节学生之间的冲突;对学生小组活动过程、探究结果进行评价,以评价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理论认知和意义建构。帮助学生深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特质、价值追求、发展目标、文明理念等,打破对“西方化=现代化”的错误认知,促使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外在理解转化为内在认同(理论认同、政治认同与情感认同的有机统一)。
“三维五环”精准教学模式的交互性教学流程。在精准资源推送环节,根据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学习认知、不同学习困境的学生“因班制宜”“因材制宜” 对症下药”精准推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设计环节,通过视频资料的方式引出教学情景,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探索。同时,运用案例对比法,横向对比以数据图表比较中国式现代化(如共同富裕、和平)与西方现代化(如资本中心、殖民扩张)的内在差异(如基尼系数、发展与战争);纵向案例以“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基层实践,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学生小组研讨交流,以生成式人工智能DeepSeek介入小组研讨活动,在问题链中促使学生建立思维链,拟定DeepSeek研讨文本,引导学生不能站在“西方中心论”的理论框架下研究中国实践成果,避免陷入“西方中心主义”模式的危险,不能将本国现代化探索的理论与实践陷入西方式现代化的理论框架中,而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方法,扎根中国土壤,立足中国实际国情,全面、准确、深刻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体系。精准教学干预环节,教师嵌入“即时测验+智能分组讨论”,从以往的群体性干预(如分层教学)向个体干预(一对一学习路径)转变。具体而言,根据测验数据识别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内容的学习困难点与知识漏洞,动态性调整授课知识难点、教学设计、教学方式等。同时根据薄弱知识设计项目式学习和分组协作讨论,在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基础上,识别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不同学习状态,并针对性干预和优化学习路径。
“三维五环”精准教学模式的高阶性学习行为。课前参考学习者电子档案,为学生精准规划“中国式现代化”内容的学习路径,准备思政教学所需的文本、案例和视频资料和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学生运用DeepSeek厘清中国式现代化历史逻辑,运用思维导图拆分“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并与自身社会观察相关联(如城乡变化、家庭收入增长),将中国式现代化由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认知,促使理论可视化。对此,人工智能终端设备通过感知和识别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境和学习方式,获取相关学习记录和数据。课堂上,引导学生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顺着教学支架完成新知识的生成,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师生共同在DeepSeek文本与现实视频中厘清实践逻辑,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与取得“三个历史性胜利”的必然性,梳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成就。课后,学生以互动、实践类作业开展生生互动,结合互动结果评估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学习成果(如调研报告、辩论记录、实践证明等),帮助学生更快理解掌握思政知识,深化学习历程的体验。(供稿人:向鑫 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