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系千年•结艺传情|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梦想导师第三课时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5-04-22 08:54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张子真 程源   阅读 1.8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千丝万缕绕心间,一片真情结不散”,2025419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梦想导师第三课时——“平安吉祥盘长结—中国结”圆满结束!本次课程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志愿服务中心及星志愿的梦想导师团队精心准备,面向广西南宁隆安县粤桂小学的孩子们进行授课。

本次课程以中国为教学内容,通过线上教学,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融合,既为乡村孩子科普了中国结的相关知识,增强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图为学生手工实践情况

【课程背景】

中国结是一种独特编织手工艺品。人们通常以丝线、绳带为材料,通过编织、缠绕、打结环形起针、钩织长针和锁针等技法制作它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结的历史更是悠久,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人们使用绳纹来装饰器物和衣物它有着记载历史功能到了唐宋时期,中国结被广泛应用于服饰和器物装饰,编结工艺逐渐完善。明清时期,中国结达到鼎盛,成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中国结兼具了实用性与艺术性。它象征吉祥、团圆,承载着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在文化地位日益提高的今天,中国结不仅是装饰品,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图为导师授课内容

【教学反思】

各位梦想导师表示: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美丽中国梦想导师支教项目,为广西南宁粤桂小学的小朋友线上教授中国结课程,让他们受益匪浅

教学活动中,导师们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谛。

在备课过程中导师们不停地思考:小孩子们能不能编出来中国结?他们所用的材料是否合适?如何在讲解编织的时候穿插编织方?许多问题萦绕在他们脑海中,亟待他们提前想好并准备解决方案们发现简单的语言和视频并不能完全消除距离带给们的困难,学生可能无法直观理解语言描述的方式,所以们进行了语言视频上的调整。

尽管导师提前做了许多准备,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实际课堂中,导师们仍遇到学生基础差异大、注意力分散等问题。

正式授课时,导师发现设计课程时,时间安排不合理,本来设计的两个中国结编织最终只教了一个。并且现场收音不好,小朋友的回答听不太清楚,导师声音较小,教步骤时中国结的编织方法拍摄不清楚,对于教学影响较大。

图为学生与导师互动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导师们一一总结反思并给出了应对方案:设计教学时长不同的两种方案;现场老师重复小朋友的回答;在授课过程中使用多端入会;在教步骤时,使用手机后置摄像头,必要时采用支架固定摄像头。

这次经历让导师们明白,团队协作不仅是完成任务的手段,更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提升教师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各位老师在群内进行展开讨论沟通出最适合最完美的方案。最后通过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团队成员各展所长,使任务高效完成。每位队员都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使本次支教活动顺利进行合作中,导师们注重沟通与信任,遇到问题及时调整,确保目标一致。每个人的点滴付出,最终汇聚成圆满的结果。

在下一次的支教活动中,导师会总结上一次课程的经验教训,提前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做好备案,精确规划每个环节的时长设计更具吸引力的互动环节,确保每个环节按计划顺利推进让孩子们在非遗手工课程中体验亲手制作非遗作品、把虚无缥缈的“文化自信”变成能摸能玩的实在物件的乐趣,让艺术在孩子们的手中蓬勃发展!

图为学生听课情况

【课程意义】

本次中国结艺术课程圆满结束,教学效果良好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果。

首先,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增强。编织中国结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手部灵活性、训练学生的手脑协调。除此之外,编织中国结还需要一定的艺术审美及创造思维。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在传统中国结样式的基础上,会有融入首饰、装饰品等的想法,老师鼓励学生结合现代元素设计创新结体,这有利于呈现艺术的多样性。

其次,孩子们通过中国结课程培养了专注力与耐性,获得了成就感与幸福感。编织过程既需要孩子们全神贯注地跟随老师的讲解,又需要孩子们有多次重复几种动作的耐心。孩子们认真编织完成一个中国结让自己变得更加耐心,同时,完成中国结这样一个较为复杂手工艺品产生的成就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毅力,让他们更有信心与勇气面对今后人生中的困难与挑战。

最后,孩子们在中国结这一艺术课程中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璀璨。授课过程中讲述了中国结相关历史,学生可以从中国结的悠久历史中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深厚。另外,对青少年而言,亲手制作中国结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实践中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

图为学生手工实践情况

【总结展望】

“平安吉祥盘长结—中国结”艺术课不仅是技艺传授,更是文化根脉的延续、综合素养的培育,为学生打开一扇理解传统、连接现代的艺术之窗一个个或许并不是那么标致的中国结上,蕴藏着孩子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文化的初步认识,这是孩子们辛劳的成果,是孩子们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具体呈现。中国结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孩子们学习了解这一传统手工艺的技法和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技艺失传。但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可以以小见大,透过中国结看到中华传统文化急需弘扬和传承的现状,继而更加关注这一问题。

图为学生手工作品

可以看到,各种艺术课程的数量正在快速增多,“平安吉祥盘长结—中国结”艺术课仅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到授课活动中来。任何一种艺术课程的发展需要坚持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融合共生的理念,为实现这一目标,梦想导师团队需要更加努力,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中国结艺术课仅是点亮乡村孩子们的梦想路上的一站,相信在下一次课程中,会有更加精彩的艺术课程等待大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志愿服务中心与星志愿的梦想导师团队将持续努力,让更多乡村儿童受益于优质艺术教育资源。

图为学生听课情况

【合作单位介绍】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创立于2008年,目前是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下设的教育非营利项目。

美丽中国支教项目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相信可能”“创新求变”的核心价值观,通过项目老师“服务学习”的模式,让项目老师实现学生成长目标的同时,也能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加深对乡村教育的理解并获得个人成长和能力提升 ——“育人,遇自己”,进而长期发力促进美丽中国愿景的实现。



企鹅支教

企鹅支教是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数字支教实验室(简称“腾讯SSV数字支教实验室”)推出的项目,这个项目把传统的线下支教搬到了线上,让远程支教这件事成为了现实。

支教课程以素养类课程为主,目的是帮助乡村学校的孩子延展知识,拓宽眼界,即便您专业不对口,但只要您对支教充满热情,也可以为乡村孩子们带去丰富多彩的兴趣课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程源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85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