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期间,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组织学生前往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探访柿饼博物馆、尖柿种植基地及非遗制作工坊,在春日实践中感受千年柿文化与产业融合魅力。
富平县作为“中国柿饼之乡”,柿饼制作技艺已有数百年历史,其“合儿饼”以霜白质润、甜糯流心的独特口感闻名,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县柿子种植面积达36万亩,年产柿饼7万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65亿元,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415。然而,传统工艺的传承与现代化生产的平衡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课题。
在富平柿饼博物馆,师生通过古籍文献、非遗工艺模型了解富平柿饼从汉代引种到现代产业化的历程。讲解员详解 “霜降挂晒”“七次捏心” 等 12 道非遗工序,展现 “舌尖上的非遗” 背后的农耕智慧。学生驻足于老匠人手工制作场景,惊叹传统工艺对细节的极致把控。尖柿基地里,柿农讲解海拔、土壤对尖柿品质的影响,学生分组参与疏果、套袋,触摸青柿幼果。非遗工坊内,师生目睹传统手工工序与智能设备并行:匠人手工削皮、悬挂,竹架柿饼自然捂霜的全过程。
实践团参观了采用新型工艺的加工车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研发的“人工控制干燥-快速起霜-臭氧杀菌”技术,将生产周期从90天缩短至30天,同时保留了传统风味,解决了卫生与效率难题7。学生们还学习了水肥一体化、篱壁形整形等种植技术,了解科技如何提升抗病能力与果实品质。
“柿饼是农产品,更是文化符号。” 学生表示,要用新媒体传播非遗故事,让富平柿饼成为 “国潮零食”。带队教师老师称,实践旨在让学生理解产业振兴与文化传承的联系,富平经验为传统农业转型提供样本,号召青年学子以创新续写柿乡新篇。
富平柿饼产业正朝着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计划与当地建立长期合作,开设非遗技艺选修课,并推动学生团队参与电商助农项目,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青春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梦婷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