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遵义会议精神,深植红色根脉-“遵忆赤梦薪相传”志愿宣讲团赴全国多地开展遵义会议精神宣讲

发布时间:2025-02-26 14:07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田越   阅读 1.6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2月26日讯(通讯员 田越)2025年2月,中国海洋大学“遵忆赤梦薪相传”志愿宣讲团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泮池中学,湖北省随州市第二高级中学,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第一中学,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天骄街道办事处等地开展了遵义会议精神的宣讲活动。

遵义会议,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座熠熠生辉的里程碑,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它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自身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重要会议。这一伟大创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也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遵义会议所孕育出的精神,是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民族团结、坚持真理的精神,犹如璀璨的星光,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行的道路。

在新时代的今天,中国海洋大学“遵忆赤梦薪相传”志愿宣讲团肩负起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的神圣使命。2025 年 2 月,正值寒假之际,宣讲团成员们怀揣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和对红色精神的坚定信仰,踏上了重颂遵义会议的征程。此次宣讲活动跨越了千山万水,突破了地域的界限,旨在将遵义会议蕴含的伟大精神传递给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图为宣讲团成员宣讲画面

宣讲团成员们不辞辛劳,先后奔赴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泮池中学、湖北省随州市第二高级中学、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第一中学以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天骄街道办事处等多个地方。每到一处,他们都精心准备,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宣讲工作中。在宣讲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充分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精美的 PPT,通过播放精心剪辑的历史短片,让听众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同时,成员们还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从红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的艰难跋涉,到遵义会议上的激烈讨论和正确决策,每一个细节都生动地展现了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成功吸引了听众们的注意力,让大家沉浸其中,深刻感受到了遵义会议精神的伟大力量。

图为宣讲团成员宣讲画面

宣讲伊始,团队成员们通过引入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缓缓拉开了宣讲的序幕。他们详细讲述了红军长征初期的严峻形势,当时,由于反“围剿”的失败,红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连续受挫,人员大量减员,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遵义会议于 1935 年 1 月 15 日召开,它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党和红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成为了党和红军命运转折的关键节点。随后,宣讲团深入剖析了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将其细致地分为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民族团结、坚持真理这五个重要方面。成员们结合历史事实和现实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每一个方面的具体含义和重要意义,让听众们对遵义会议精神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

为了进一步升华宣讲的主题,团队成员们还着重宣讲了遵义会议精神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在新时代,遵义会议精神依然如同一座巍峨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在科技创新领域,它激励着广大科研人员立足国情,发扬独立自主、自主创新的精神,不断攻克技术难关,为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努力拼搏;在经济发展中,促使我们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国情的政策,敢于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社会治理方面,倡导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应对各种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图为同学们认真学习画面

在此次宣讲过程中,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同学们积极提问,纷纷表达了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许多同学激动地表示,要以革命先辈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社区里,居民们认真聆听宣讲,不时点头表示赞同,并与团队成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些老党员更是满怀深情地分享了自己的革命经历,他们的讲述让团队成员们深受感动,也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精神的决心。

此次遵义会议寒假志愿宣讲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它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遵义会议精神,也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中国海洋大学“遵忆赤梦薪相传”志愿宣讲团将继续在红色文化传播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遵义会议的红色精神如同一颗颗火种,在中华大地上不断传播、燃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铭记历史,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每一个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供图:“遵忆赤梦薪相传”宣讲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田越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60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