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师范大学的“两岸一家,文物为证”实践队赴福建省严复纪念馆、中山纪念堂、三坊七巷林则徐纪念馆等涉台文物所在地开展“追寻涉台文物记忆”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为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心灵契合添砖加瓦。
寻迹严复故里,感悟先贤精神
实践队怀着崇敬之心,踏上了严复故里的土地,开启了一场追寻先贤足迹、感悟思想之光的精神之旅。在严复故里馆长的热情接待下,实践队首先观看了严复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故里建设的视频短片。
随后,馆长带领实践队参观了故里珍藏的各类文物与史料。他一一为实践队介绍了与严复先生相关的珍贵物件:从先生的手稿、书信,到他用过的文具、书籍,每一件物品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严复先生为国为民、孜孜不倦的奋斗历程。馆长和实践队讲述道:“严复先生不仅是翻译家、思想家,更是一位爱国者。他通过翻译《天演论》等著作,将西方的先进思想引入中国,唤醒了无数国人的觉醒意识。”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深刻感受到严复先生那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力量。他身处国家危难之际,却始终以天下为己任,以知识为武器,为民族的复兴和文化的传承呕心沥血。他的事迹让实践队明白,真正的伟大不仅在于个人的成就,更在于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与无私奉献。
实践队还了解到,严复先生的后代继承了他的家国情怀,为两岸的和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以先贤的精神为指引,积极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致力于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理解与认同。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让实践队深感震撼与敬佩。严复先生的精神不仅影响了一代人,更通过他的后代延续至今,成为连接两岸的文化纽带与精神桥梁。
图一:实践队来到严复故里
图二:实践队听馆长讲解介绍
追寻历史足迹,连结两岸情缘
实践队来到了福州中山纪念堂,这座庄严而宏伟的建筑,不仅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更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纽带。中山纪念堂坐落于绿树掩映之中,巍然矗立,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走进纪念堂,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实践队详细了解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以“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毕生致力于民族的独立、自由与富强。他的思想与精神,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特别关注了中山纪念堂在推动两岸关系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纪念堂不仅是缅怀孙中山先生的重要场所,更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多年来,这里举办了无数场以“中山精神”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学术研讨会和纪念仪式,吸引了来自海峡两岸的同胞共同参与。通过这些活动,两岸同胞得以重温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精髓,增进彼此的理解与认同,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图三:实践队来到中山纪念馆
此次探寻中山纪念堂,让实践队深刻体会到孙中山先生思想的伟大力量,也让实践队更加认识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性。中山纪念堂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两岸同胞的心灵,传递着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民族情感。
体会民族英雄精神,探寻两岸共同记忆
实践队踏入林则徐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林则徐的塑像,他目光如炬,神情坚毅,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禁烟抗英的峥嵘岁月。展厅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真实的文物史料,生动地再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以及他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斗的一生。
林则徐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也是两岸同胞共同敬仰的先贤。他在台湾任职期间,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发展教育,为台湾的开发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观完纪念馆,实践队感悟颇深,林则徐的精神,如同这古老的街巷,历经风 雨,却依然散发着永恒的光芒。他的一生,是爱国爱民、勇于担当的一生,是追求进步、开放包容的一生。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纽带。
此次“追寻涉台文物记忆”实践之旅,福建师范大学的实践队员们于福州不同的涉台文物建筑场馆间穿梭,在先贤事迹探寻、领略英雄精神的道路上留下坚实脚印。队员们一致表示,作为新时代好青年,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服务人民福祉的重任。展望未来,他们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的广阔天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颜璞婴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