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凝红铸教”实践团队在寒假期间深入桂林市红色抗战文化资源,并首先对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和李宗仁官邸进行了实地调研与采访。在“抗战文化城”的深厚历史底蕴中,团队成员们探寻着如何将红色抗战文化资源融入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路径,收获了诸多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聆听历史,感悟初心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是本次调研的第一站。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在桂林的重要据点,见证了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馆内陈列的珍贵文物、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让团队成员仿佛回到了那段艰苦卓绝却又热血沸腾的岁月。
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作用。她提到,办事处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联络、宣传、组织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共产党在桂林地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核心力量。讲解员还分享了一些感人的历史故事,比如办事处工作人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守岗位,为抗日战争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在参观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刘思思 供图
在与纪念馆工作人员交流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尽管纪念馆在保护和展示抗战历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工作人员建议,高校可以与纪念馆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展品进校园”“历史到身边”等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抗战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团队成员们深受启发,认为这种“馆校合作”模式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还能让红色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通过实地参观和互动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李宗仁官邸:老兵的嘱托,时代的反思
李宗仁官邸是本次调研的第二站。这座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官邸,见证了李宗仁在桂林的诸多历史时刻,也是桂林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之一。官邸内的陈列展品不仅展示了李宗仁的生平事迹,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
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们有幸采访到了两位退伍老兵。老兵们对当前年轻人的爱国现状表示担忧,他们认为,部分年轻人对历史的了解不足,甚至存在一些错误的认知。他们强调,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从娃娃抓起,通过参观红色抗战文化资源、阅读红色书籍、观看红色电影等方式,让年轻人深入了解历史,增强爱国情怀。
图为团队成员在李宗仁官邸采访退伍老兵。叶彦椿 供图
老兵们分享了许多他们年轻时的经历,他们提到,参观抗战资源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思考。他们建议大学生不仅要“多走、多看”,还要“多学、多思”,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阅读红色书籍,观看红色电影,如《地道战》《南征北战》《地雷战》等,深入了解历史,增强爱国情怀。
团队成员们深受触动,认为老兵们的建议非常中肯。他们意识到,将抗战资源融入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对历史的传承,更是对未来的责任。通过实地调研和与老兵的交流,团队成员们更加坚定了将红色文化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的决心。
感悟与展望
通过此次对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和李宗仁官邸的调研采访,“凝红铸教”实践团队成员们收获颇丰。他们深刻认识到,抗战资源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财富,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如“馆校合作”、数字化展示、实地参观等方式,可以更好地将这些资源融入学生教育中。
图为团队成员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前合照。 刘思思 供图
团队成员们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红色抗战文化资源与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路径,通过更多的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探索出更多创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他们相信,通过这些努力,一定能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为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贡献更多力量。
(通讯员 刘羿 刘思思 叶彦椿 钟欣 冯艳子 梁艺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思思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