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2月16日讯(通讯员 韩诗雨)2025年1月18日,经济与管理学院“三个一百”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深入镇城村,开展了一次富有意义的扶贫调研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是“脱贫故事”,团队成员通过走访当地村民,深入了解脱贫攻坚政策的实施效果,并记录了程润娥奶奶的脱贫蜕变故事。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大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了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也激励了他们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见困境:贫困中的挣扎
当实践团队踏入镇城村时,眼前的景象令人心酸。蜿蜒的山路、破旧的房屋,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贫瘠与艰难。程润娥奶奶一家曾在这里生活多年,家中主要的经济来源仅靠几亩薄田。由于土地贫瘠,农作物收成极不稳定,收入微薄,生活十分艰难。
程润娥奶奶回忆道:“那时候,家里就几间破房子,一下雨到处漏,种那点地,一年到头也没啥收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团队成员们听到这番话,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贫困的阴影笼罩着这个家庭,生活的重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政策曙光:扶贫政策的到来
转机出现在扶贫政策落地后。政府为镇城村带来了希望,程润娥奶奶一家也迎来了生活的曙光。村里为她申请了危房改造,破旧的房屋焕然一新,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此外,农业专家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建议她种植苹果树,并提供技术指导。政府还为她申请了果苗补贴,帮助她迈出了脱贫的第一步。
程润娥奶奶激动地说:“多亏了政府的扶贫政策,给我们送来了希望。”团队成员们看到,扶贫政策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政策的精准落地,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奋斗征程:勤劳致富的典范
在政策的扶持下,程润娥奶奶开始了她的奋斗征程。她每日悉心照料果园,修枝、施肥、除虫,不敢有丝毫懈怠。经过几年的辛勤耕耘,果园里硕果累累,苹果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靠着卖苹果,程润娥奶奶的收入逐渐稳定,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现在日子好了,房子新了,收入多了,生活也不愁了。”程润娥奶奶喜笑颜开地说道。团队成员们看到,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曾经的愁眉不展已被如今的满足与喜悦所取代。程润娥奶奶的奋斗故事,成为了村里脱贫的榜样,也让大家看到了脱贫攻坚带来的生活巨变。
实践过程:深入调研与感悟
此次“三个一百”社会实践活动历时一周,团队成员们深入镇城村,走访了多个贫困户,详细了解了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他们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记录他们的脱贫故事。程润娥奶奶的故事,正是这次实践活动的重点之一。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不仅了解了扶贫政策的具体措施,还亲身感受到了政策带来的实际效果。他们看到,危房改造让村民们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房子,产业扶贫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教育扶贫让孩子们有了更好的学习条件。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让团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脱贫攻坚的伟大意义。
此外,团队成员们还参与了村里的劳动,帮助村民们修剪果树、清理果园。通过亲身参与,他们更加理解了勤劳致富的道理,也体会到了农民们的艰辛与不易。这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调研,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结束语:脱贫精神的传承
从程润娥奶奶身上,团队成员们看到了脱贫的希望,也学到了坚韧和奋斗的精神。作为大学生,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这份精神的责任。脱贫攻坚的胜利,不仅是政策的胜利,更是千千万万像程润娥奶奶这样的普通人的奋斗成果。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暖光扶贫队的成员们不仅加深了对脱贫攻坚政策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决心。他们表示,将把这次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带回校园,传递给更多的同学,激励大家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程润娥奶奶的脱贫故事,是千千万万中国农民脱贫致富的缩影。她的奋斗历程,展现了中国人民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坚韧与智慧。经济与管理学院暖光扶贫队的“三个一百”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记录了这段历史,也为未来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经济与管理学院“三个一百”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暖光扶贫队。
2025年1月20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韩诗雨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