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野绿波涌,乡村文明兴——中南大学子开展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

发布时间:2025-02-13 18:27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田振宇   阅读 1.2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返家乡

乡村是中国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的生态文明总体布局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为了深入了解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1月14日至20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四名学生组成了“豫见的都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商丘市睢阳区坞墙镇的李油坊村、白庙陈村,商丘市梁园区周集乡的贾庄村,虞城县营郭镇的周庄村,周口市淮阳区新站镇的张楼村,以及洛阳市宜阳县白杨镇三区,展开了实地调研。团队成员通过访谈村民、实地考察等方式,对上述六个村庄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调研,分析了当前取得的成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与村民促膝交谈,向田野探寻故事

1月14日,在讨论过开展调研的内容与细节之后,队员们带着问题对六村的老人、中青年人、小孩展开了访谈。临近年关,乡村逐渐热闹起来,学生寒假回家、务工人员返乡,这也使得团队的走访调研有了更广泛的对象基础。

村民是农业生产的实践者,农村生活的参与者,生态文明的建设者。通过和他们的对话,团队大致了解了村子里生活垃圾、污水的处理情况,村子附近树木植被、水渠河流近些年的变化以及村民对于这些变化的感受。队员们与村民交流了对秸秆禁烧与禁燃烟花爆竹等政策的理解,探讨了农业生产中不同作物每亩地农药化肥的使用状况,并简要收集了村民对于本村乃至整个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想法和建议。通过对收集到信息的分析与总结,团队了解到大多数村民对生态环境保护都有一定的认识,但实际行动中尚存在不足,具体如垃圾扔哪、怎么扔、污水怎么排放等问题。此外,村民对乡村生态文明建则普遍充满期待,这一点在年轻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也更愿意参与到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

同工作人员了解情况,深入基层把握现状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从遇到的负责统一处理乡村垃圾的环卫工人处了解到他们的工作范围、垃圾收容与处理的时间和具体流程以及村镇环卫工作的人员与薪资情况。进一步地,团队获悉村里大约每3户人家就投放一个垃圾桶,大多数村民都会把垃圾扔到离家近的垃圾桶中。所扔垃圾的类型多为塑料、纸巾和厨余垃圾,很少出现可供卖钱的瓶罐、纸板等物品,这也表明村民对于垃圾的类型与回收具有一定的认识,但所扔垃圾往往各类混杂,要在村里实行有效的垃圾分类目前仍缺乏基础。此外,团队在走访调研中发现,临近村落在垃圾处理上也有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团队通过结合对各村的观察与从村民处了解到的信息,分析出这一现象和村子的交通情况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

实地探访乡村风貌,细心记录生态细节

除了对村民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深入访谈外,团队还实地考察了乡村环境治理的关键区域,重点关注了村内杂物堆放、垃圾桶设置与垃圾清理、河流治理、生活及生产污水排放、农田及村庄整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调研过程中,团队发现了不少令人欣慰的景象:生产方面,部分农田采用了先进的喷灌技术,光伏发电设施也逐渐普及;生活方面,路面干净整洁,庭院宽敞明亮,公厕设施也在乡村建设起来。此外,一些村镇如李油坊村,正积极组织美丽乡村建设的捐款活动,并得到了众多村民和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通过本次调研活动,队员们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真切可感的把握,也越发地觉得乡村是一方大有可为的天地,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并希望继续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田振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7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