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青心爱国,沂路同行”实践团赴临沂市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8-24 23:0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鲁承昊   阅读 8.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4日讯(通讯员 鲁承昊)为积极弘扬和传承沂蒙精神,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历史使命感,青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青心爱国,沂路同行”实践团利用暑假时间前往位于临沂市的沂蒙精神厉家寨展览馆和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纪念馆开展了一次意义深远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由来自电气工程学院的鲁承昊、孙瑞卿、张浩、高一冉、汪静怡,以及来自经济学院的孙伟栋同学组成。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

2024年7月21日上午,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沂蒙精神厉家寨展览馆。沂蒙精神厉家寨展览馆,是纪念毛主席“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亲笔批示、记录厉家寨人民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光辉历史、弘扬厉家寨人民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的重要场所。展览馆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自2005年起经多次修葺和扩建,现已成为集展示、教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展馆,是著名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实践团成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展览馆,内部展出内容丰富,涵盖了厉家寨人民从艰苦创业(1942—1957)到光辉批示(1957—1978),再到继往开来(1978年以后)的三个重要历史阶段。展出的60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和30多件实物,生动再现了厉家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面对恶劣自然环境,深翻土地、整修梯田、兴修水利的壮丽篇章。

在展览馆中,实践团成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学习了每一幅图片和每一件实物背后的动人故事,深入了解了厉家寨人民如何在几任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不断改良土地,提高生产力,最终提前10年实现了全国粮食发展纲要目标的壮举。成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参观展览,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和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和敢为人先精神,对沂蒙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军民情深,水乳交融”

当日下午,成员们来到了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纪念馆位于临沂市河东区,这里是新四军最后一个军部驻地,也是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的诞生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纪念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还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国家AAA级景区,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学习历史、感悟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

实践团成员们在纪念馆内,通过讲解员的详细解说,深入了解了华东野战军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中,如何奋勇抗敌,坚持斗争,他们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陈毅、粟裕、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战斗和生活,他们指挥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白塔埠战役等一系列重要战役,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沂蒙红嫂”“沂蒙担架队”等故事也深深触动着每一位成员的心,实践团成员直观的感受到了沂蒙精神—“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纪念馆内展示的大量珍贵历史文物和照片,让实践团成员们身临其境,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从革命旗帜到刻字笔杆,从手工制作的木制枪机到华东野战军的历史文献,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先烈们英勇无畏的故事,深深震撼了成员们的心灵。

参观活动结束后,为进一步宣传沂蒙精神、深化报道内容,一系列后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成员们进行了分头采访,对沂蒙精神在不同人群中的传承进行了调研,深入挖掘沂蒙精神背后的故事,获取更多元化的观点和细节。剩余的部分,则由成员们分工合作,由张浩负责制作宣传手册,通过视觉和文字的双重吸引,向更多人宣传沂蒙精神,提升大家对于红色革命老区的关注度;由孙伟栋负责制作问卷调查,收集广大群众对沂蒙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体现和影响的反馈,为后续改进提供数据支撑。此外,鲁承昊将所有音视频材料进行了剪辑,形成了一份生动的纪录片,展现了参观活动现场、人物访谈等内容,加强了沂蒙精神的传播。

此次参观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入了解了沂蒙的历史和文化,更激发了他们对沂蒙精神的热爱和自豪之情。成员们纷纷表示,将把在参观中学到的知识和精神带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且敢为人先的时代新人,为家乡的发展和祖国的繁荣富强挺膺担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鲁承昊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20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