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三下乡”| 助乡村振兴,忆艰苦岁月

发布时间:2024-08-22 22:5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佳瑶   阅读 1.9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2日讯(通讯员 王佳瑶)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8月13日—14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边坡卫士”实践团队赴三明市建宁县开展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乡间村落:探寻边坡防治

8 月 13 日,“边坡卫士” 实践团奔赴三明市建宁县里心镇岩上村展开现场调研。岩上村的村民为实践团队详细介绍了村中边坡防护工程的近况。依据边坡防护工程的现状及现场详细调研,实践团队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专业评估。同时,他们还与村民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探讨了当地边坡防护措施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义务给予了防治的建议以及专业的技术指导。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宅后边坡现场调研

图为“边坡卫士”实践团在岩上村宅后边坡上的合照

随后,实践团来到乡村道路边坡现场展开调研。在现场,实践团队成员们热烈地讨论着边坡防护工程中运用的各类技术,同时在学院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深度强化与灵活应用。团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对沿线公路边坡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地实地踏勘和全面系统的评估,致力于保障乡村道路通行的安全性。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建宁县里心镇浦建高速公路旁进行边坡调研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道路边坡勘察


踏入寻常百姓家:普及滑坡防范知识

8 月 14 日,实践团队走进上黎村。实践团队对村落周围的边坡滑坡状况进行了仔细勘察,同时在周围村民家中询问村民对于滑坡治理防范的了解程度。随后,实践团队举办了小型讲座,为村民们简要阐述其中的利害关系,以使当地村民更加重视宅后滑坡的防护治理工作。

图为“边坡卫士”实践团前往上黎村

在上黎村,实践团队在走访当地村民的过程中发现,这里的村民年龄普遍较大,对边坡滑坡治理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微。鉴于此,团队队员们为他们简要讲解并普及了一些边坡生态治理技术方面的知识,以提升村民的防范意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为上黎村村民进行讲解普及宅后滑坡治理知识

图为“边坡卫士”实践团在上黎村村民住宅前的合照


前往红色景点:缅怀英烈风范

从上黎村出来后,实践团来到了建宁县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进行参观。进入到园区内的反“围剿”纪念馆,实践团成员感受到深深的震撼。在这里,实践团深入了解到那场反“围剿”运动的历史背景,认识到那段历史所带来的伤痛。英烈们曾经在这里热血奋战,为民族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新一代青年勇往直前,为祖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中央苏区反“围剿”大型群雕——“红军颂”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反“围剿”纪念馆内进行参观

随后,“边坡卫士”实践团前往建宁县西门莲塘,参观了那里的九大铜人雕塑。这些雕塑堪称建宁历史文化的生动缩影,在建宁人民心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它们承载着历史的深沉厚重,也承载着每一位建宁人民坚定不移的历史信念。

图为“边坡卫士”实践团在九大铜人雕塑前的合照

在这里,实践团成员深切体会到革命先烈的伟大信仰和无私奉献精神。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每一位成员都将继续传承和弘扬英烈们伟大的精神品质,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结语:助振兴,明初心

为期两天的 “三下乡” 实践活动结束,“边坡卫士” 实践团在建宁收获满满。此次 “三下乡” 对每一位队员而言都是极为难得的经历。团队成员在途中一方面巩固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活学活用回馈社会。在岩上村和上黎村,队员们运用所学知识帮助村民了解认识边坡治理的重要性,义务给出防治加固建议,保障村民生活生产安全。在参观建宁县中央苏区反 “围剿” 纪念园和九大铜人雕塑时,队员们深刻体悟建宁的红色文化,坚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将英烈们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边坡卫士”实践团的每一位队员都将继续不忘初心,用毕生所学去回报社会,用实际行动倾注于乡村振兴当中,将理论转化为生动实践,为强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佳瑶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37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