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0日讯(通讯员 刘广野)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的同学们,为追根溯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过程,在8月1日到8月5日期间,实地探访三坊七巷保护成果展、八卦楼、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等地,深刻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对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文化自信的坚守。
三坊七巷保护成果展
图为三坊七巷保护成果展
三坊七巷,这片始于晋朝、繁荣于明清的古老街区,因走出林则徐、严复等历史名人,被誉为“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这片珍贵的历史街区一度面临被拆除的危机。开发商计划拆除林觉民故居的部分建筑,以建设商品房,这一计划引起了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的高度关注。
习近平同志得知这一消息后,果断决策,要求立即暂缓拆迁,并指示对林觉民故居进行修缮保护。这一果断行动,使三坊七巷得以保留其原貌,一大批历史文物古迹得以保存,成为了后人珍视的文化瑰宝。
青马班成员们探访“三坊七巷保护成果展——习近平同志领导福州古厝保护的创新理念和生动实践”,在翔实的资料和生动的展示中,感悟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他提出的创新理念。与工作人员交流,了解保护工作的具体做法、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
这些理念和实践,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对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文化自信的坚守。
八卦楼
图为八卦楼
八卦楼,这座鼓浪屿上具有深厚历史价值的建筑,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面临资金短缺的修缮困境。当时,负责八卦楼修缮工作的厦门市博物馆馆长龚洁,利用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习近平同志到鼓浪屿开会的机会,向他汇报了八卦楼的状况。
习近平同志了解情况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龚洁提出的30万元修缮经费的请求,这一决定让八卦楼的修缮工作得以顺利推进。正是习近平同志的果断支持,加上之前筹集的98万元资金,推动了八卦楼的成功修复,使这座老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当时的厦门市博物馆。
这一举措不仅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刻理解和责任担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始终强调要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使这些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如今,青马班成员们来到这里,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文化保护理念,交流讨论如何将计算机科技与文化保护相结合,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文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
图为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
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作为全面介绍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的展馆,承载着展示、保护和传承这片土地丰富历史与文化的重任。展馆共分为三层,各层分别介绍了鼓浪屿的历史沿革、建筑园林成就,以及鼓浪屿申遗的保护过程与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通过展示和传承这片土地的文化记忆,正为新时代赋予鼓浪屿新的生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福州民俗博物馆
图为福州民俗博物馆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一直高度重视文化遗产和民俗传统的保护。他多次强调,要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福州民俗博物馆,作为展示和弘扬福州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正是这一思想的具体实践。
福州民俗博物馆内,展出了大量反映福州传统生活方式、习俗、工艺的展品,从龙舟文化到纸扎技艺,从婚庆习俗到民间信仰,这些都是福州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观这些展品,成员们感受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学习福州人民世代相传的智慧和生活哲学,并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实践结束后,每个人都写出了自己对于文化保护的感悟。
在历史遗迹中感悟文化自信
在三坊七巷保护成果展上,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通过展览,实践队员了解到,正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的果断决策和远见卓识,才使得三坊七巷这一片承载着丰富历史的街区得以保存。八卦楼的修缮与保护更让实践队员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工作中展现出的务实精神和强烈的文化责任感。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和福州民俗博物馆则展示了更加广泛的文化成就和民俗传承。
这些展览提醒实践队员,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文物和建筑,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情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这正是新一代青年肩负的责任。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实践队员认识到,在新时代,文化和科技的结合将会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力,他们应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让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更加深入人心。
在文化传承中激发创新动力
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和福州民俗博物馆的参观经历,让实践队员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这让他们思考到,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何运用技术手段,让这些文化瑰宝更好地与现代社会接轨。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实践队员可以让更多人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体验到这些文化遗产的魅力,从而激发社会各界对文化保护的关注与热情。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俞乐遂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