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启智润心教育实践队:劳歌颂华,以劳健心

发布时间:2024-08-17 21:04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李颖怡   阅读 5.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8月17日讯(通讯员 李颖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启智润心”教育实践队积极响应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在湛江市雷州市附城镇河北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的义教课程。课程内容以“五育并举,共促身心”为主题框架进行乡村青少年儿童的支教课程设计,将心理教育融入“德智体美劳”教育中,旨在为乡村儿童提供多元、优质的教育课程。

在“五育融心”系列课程中,实践团队成员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践地的实际情况及当地儿童的实际需求,设计了包括“手工泥塑教程课”与“折纸课”的两个劳动教育课程,以劳育促进心理教育,让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随着五育共同发展。

一、塑心塑性,手成心作——手工泥塑教程

为大力弘扬和传播非遗文化,激发乡村儿童对其的热爱与传承意识,启智润心教育实践队联合国家级大创项目“指尖上的泥塑”开展大吴泥塑非遗文化授课,带领学生们体验泥塑手工制作,致力于引领学生们领略非遗之美,探寻文化的魅力。

“一捧泥土,万千世界”,大吴泥塑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队伍为学生们带来一节别开生面的泥塑实践课,让古老智慧在泥土间焕发新生。课堂伊始,老师带领学生探寻大吴泥塑的发展历程、艺术价值及其精湛的制作工艺。从精选原材料的考究到匠心独运的塑形过程,每一步都深深印刻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

老师讲解大吴泥塑的知识

在引入后,学生们接着体验了一节与非遗文化相融合的“泥塑与心灵碰撞”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老师引用“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启发同学们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从外貌性格、理想职业等方向引导学生分享“自画像”,从中认识自我。在自由创作环节,学生们制作了有趣的表情包泥塑和自己的生肖挂件,一揉一搓、一捏一合,学生灵巧的手指在粘土间轻盈舞动,塑造出一个个凝聚着他们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作品。这次的泥塑润心课堂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体验到创造美的过程,而且提供了一种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情感,让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发现自我,悦纳自我

学生泥塑作品展示

在实践创作中,启智润心教育实践队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泥塑艺术的非凡魅力,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中华文化智慧结晶的种子。未来,这些种子定将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生根发芽,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也照亮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二、纸心雕琢,折映心灵——折纸课

在本次折纸手工课上,结合当地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兴趣需求,义教组的同学将该课程分为了理论知识与折纸实践两部分,辅以问答及游戏的教学方法,旨在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他们体验劳动的乐趣。

在课程伊始,老师通过折纸优秀作品图片和相关视频吸引学生兴趣。而后,老师以问答互动的方式讲解并引导学生理解有关折纸的起源、历史重要发展,发展现状等重点知识。在详细介绍过后,老师以一张雪花的照片启发学生思考雪花的特点及在文学作品中常见文化象征,从而将教学环节自然过渡到实践部分。

折纸知识介绍

在教学助理分发雪花折纸后,老师通过完整及适时停顿讲解的方式指导学生跟随视频的节奏尝试动手折“雪花”。在此环节中,老师运用了奖励机制,鼓励各小组的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在该过程中学会团队协作、互帮互利

课堂精彩瞬间

本节课从折纸背后的文化切入,透过经典优秀的折纸艺术作品帮助学生认识中国优秀的折纸艺术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劳动实践相融合,指导学生形成积极生活的心态和正确的劳动价值。在此过程中,学生得以掌握相应的技能、锻炼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并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此外,该课程还巧妙地融合了奖励机制,引导学生们通过切身实践体会与感悟到劳动后的满足感团队协作的力量。

三、总结

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也是学生社会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培育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磨炼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手脑结合、身心和谐发展。

针对乡村儿童的无聊感、对生活和生命的不重视,“启智润心”教育实践队设计了生动有趣的各类课堂形式,让学生通过学习和亲自动手实践投入劳动,帮助他们学习相应的技能、发展相应的兴趣,又能推动其养成动手制作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以亲身体验劳动过程,通过劳动成果获得满足感,进而形成积极生活的心态和正确的劳动价值。

与当地学生的合照

在人生的浩瀚征程中,我们常需铭记“云路鹏程九万里,雪窗萤火二十年”的坚韧。“启智润心”将持续关注乡村儿童的全面发展,沿着“五育并举,共促身心”的“云路鹏程”坚定地走下去,为乡村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颖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