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6日讯(通讯员 冯子晴)7月13日,广东海洋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扶“瑶”织梦团队抵达清远连山永和镇的蒙峒古村,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活动。通过走访调研,深入了解当地实施际情况以及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农产品的发展困境,构思并设计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包装。
一、初入蒙峒古村,寻找灵感之源
7月13日,团队沿着永梅古村研学山堂导览图标记的路线,走进古村了解古村文化。在村内行走在永梅蒙峒古村独特的灰白色的砖砌建筑中,建筑上蓝绿交错的花纹,犹如神秘的符号,蕴含着古老的智慧和传承,深深吸引着团队队员。
而墙上带有壮族特色元素的墙绘,色彩鲜艳、花纹繁复,像是一幅幅生动的历史长卷,将村落的往昔与今朝一一展现。墙绘上,村民为牛洗礼的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温情,那是对辛勤劳作伙伴的尊重与感激;壮族人民穿着民族服饰歌唱的场景,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每一个画面都如此生动形象,不仅为古村落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更深刻地表现了村落的民风民情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向往。
建筑上的每一个细节凝聚着先人的智慧与心血,让人不禁对他们的巧思和技艺肃然起敬。为深入了解永梅蒙峒古村独特的图腾符号,团队成员们将所见花纹图案拍摄下来、记录下来,仔细地搜集着可用于产品包装设计的元素,希望能将这些独特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富有创意的设计。
蒙峒古村墙绘
这一切不仅为心灵带来了美的滋养,更为团队的产品设计点燃了灵感的火花。那些古老的建筑风格、精美的墙绘艺术以及独特的饮食文化元素,都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创意的道路。
二、人力资源欠缺,农产品发展曲折
永梅蒙峒古村,这座承载着悠久历史与淳朴民风的村落,在农产品发展的道路上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早期,为了开辟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古村建立了大果山楂基地,在与政府部门成功对接以后,村民们获得了专业的指导与支持,逐渐学会了依据永梅蒙峒古村的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施行因地制宜的农产品种植措施,后续更是在村子里推广起沙糖桔的种植,为农产品的多样化增添了新元素。
发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村内对农产品的管理技术与种植技术尚不成熟,农产品的生产模式逐渐发生了转变。如今,村子的农产品的生产主要依赖农户、散户来生产蜂蜜、手工丝织品、山楂叶茶等产品。这种转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但也限制了产量和规模,难以满足大规模商业化的需求。
团队成员对村民代表(左1)进行采访
团队成员与村民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目前古村内的多数农产品都由农户自产,因此在产量上无法满足大规模的生产,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村民对村内农产品生产现状做出解释,表明在村内农产品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
村内的大多数农产品需要通过旅游业来带动营销,古村建筑曾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吸引着外地游客前来观光。然而,在“三清三拆”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一些珍贵的古建筑被改造或是拆除,没能完整的保存下来。这无疑削弱了古村在旅游方面的吸引力,也间接影响了农产品通过旅游业带动营销的效果。
村子里的年轻人大多选择走出村子到外地工作,只有少部分村民选择从城市回到家乡开办民俗、客栈等。人力资源的不足,成为了永梅蒙峒古村发展的巨大瓶颈,使得古村的发展缺乏活力和创新精神。
团队成员对村民代表(左1)进行采访
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村民代表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吸引并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农业经营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年轻人才,才能促进人才振兴,进而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三、创新产品设计,助力农产品发展
在调研期间,团队成员了解了永梅蒙峒古村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以及农产品的发展困境,融合当地壮瑶特色和非遗元素,为特色农产品山楂茶叶与绣球设计出一款礼盒包装。
礼盒是硬纸板材质的掀盖盒,黑色为其主要颜色,并配以以下几种元素:蒙峒古村logo、产品名称“绣色茶香”、瑶族女孩、山楂、绣球、梅花以及瑶族的八角纹。“绣色茶香”这一名称巧妙地结合产品山楂茶叶与绣球的谐音,蕴含着丰富而美好的寓意。山楂、绣球以及梅花图案既巧妙地点缀了包装,又恰到好处地切合产品的独特韵味和文化内涵。
瑶族八角纹色彩鲜艳、对称美观,向来常用在瑶族人民的服饰上,此次创新性地运用在产品包装上,既凸显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展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让古老的瑶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使更多人能够领略到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山楂、绣球图案细节展示图
礼盒展开尺寸
此外,团队成员也对山楂茶叶的铝罐外包装纸进行设计,共设计出两个版本。版本一以淡雅的浅色作为基底,独具韵味的毛笔字体书写的“山楂”二字醒目而灵动,配以描绘山楂茶的小诗为底衬。整体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诗意盎然的氛围,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山楂世界。
版本二则是以铁锈红作为主色调的底色,富有民族特色的壮族花纹成为了它的美妙配饰。产品名称以山楂为创意元素来设计文字笔画,而右上角更是恰到好处地呈现了山楂茶的诗句。
铝罐外包装纸版本一设计图
铝罐外包装纸版本二设计图
通过精心构思的礼盒包装设计,对农产品的包装进行美化,从而助力农产品在市场中实现更为出色的销售业绩。与此同时,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百千万工程”实践中大学生人才助农的深刻含义,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以知识和创意推动农业发展的担当与作为。
要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加大农业教育和培训投入是关键。永梅蒙峒古村需设立专门的农业培训机构,为从业者提供现代化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有望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此外,政府和社会也应当给予永梅蒙峒古村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可以通过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引入外部的资金和技术,帮助村子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加强与市场的对接,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扶“瑶”织梦团队成员合照
广东海洋大学百千万团队扶“瑶”织梦队的此次调研,不仅为永梅蒙峒古村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建议,也让更多人关注到了乡村发展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永梅蒙峒古村必将迎来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明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冯子晴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