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日讯(通讯员 苗壮壮 戚楚梵)近日,内蒙古科技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甜橙”志愿服务队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克伯克于孜乡圆满完成了为期8天的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蒙疆共育石榴籽,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兴农本领。
活动期间,“甜橙”志愿服务队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的活动形式,已成功入选多个国家级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包括2024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青春笃行”活动专项、2024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专项,以及“石榴籽祖国行”新疆专项社会实践,彰显了其在乡村振兴领域的积极贡献与显著成效。
图为实践队全体成员合影
铸牢团结,共建华夏
实践队成员们深入乡村,与少数民族村民同吃同住,亲身体验少数民族的淳朴与热情。他们不仅参与了“伊犁人的奶茶会”,与当地村民共话家常,还通过墙绘作品“民族团结一家亲”,生动展现了蒙疆两地人民的深厚情谊。此外,实践队还与维吾尔足球队举办足球友谊赛,受邀参加维吾尔族传统婚礼,进一步加深了民族间的交流与理解,传递了民族团结的正能量。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伊犁人的奶茶会”上教当地少数民族村民唱红歌图为实践队成员创作“民族团结一家亲”墙绘作品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当地足球队合影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维吾尔传统婚礼与当地村民共舞
推普助力,家访传情
为实现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这一任务目标,实践队成员们在克伯克于孜乡团结村积极开设普通话培训课程,利用“夜校”形式,帮助当地村民提升语言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他们还举办了“红领巾小课堂”,为少数民族儿童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爱国情怀。通过“纳格尔鼓遇见马头琴”非遗文化交流活动,实践队不仅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促进了蒙疆两地文化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的元素。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团结村开展“传统节日”夜校普通话培训课程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团结村开展“二十四节气”夜校普通话培训课程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当地少数民族小朋友共绘民族团结主题绘画作品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非遗文化交流活动中进行文艺汇演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非遗文化交流活动中体验纳格尔鼓
背顶烈阳,扎根泥土
乡村振兴离不开田地与泥土,农民耕种离不开庄稼与大棚。科技兴农是此次实践活动的另一大亮点。实践队成员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40度高温的大棚中积极参与助农采摘和中科院在当地的农业科研项目,以实际行动助力当地经济发展。他们的努力不仅解决了农户的实际问题,还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克伯克于孜乡园艺村开展助农采摘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与中科院在当地的科研项目
凝望界碑,笃巡边路
在边疆行的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们前往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小城霍尔果斯,通过慰问边防战士、重走巡边路、描红中哈界碑等活动,深刻领悟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内涵。他们纷纷表示,将把这次经历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继续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描红中哈界碑
此次“甜橙”志愿服务队的新疆之行,不仅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还激发了大学生参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实践工作的积极性。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服务国家建设、民族振兴的担当精神和时代使命感,为乡村振兴描绘出了更加靓丽的底色。未来,“甜橙”志愿服务队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与特长,为推进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事业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多丽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