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日讯(通讯员 雷瑛瑛)育人之本,在于培根铸魂。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为此,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赴十四师昆玉市二二五团团委教育关爱社会实践服务团设计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史课程。
首先,实践团邀请了十四师昆玉市二二五团胡杨社区副书记权鹏发表关于胡杨精神永传承的讲话,权鹏书记表示:“胡杨精神的实质就是坚忍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品质、勇于开拓的精神、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努力探索的毅力。我们生在新疆,长在新疆,我们应以“胡杨”精神为支撑,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一份笃行和坚守,多一份责任与担当。始终以坚韧不拔、知难而进的精神风貌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对党、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对待工作,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做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践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胡杨精神不仅是边疆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国家的精神、时代的精神。我们要将胡杨精神内化为精神动力,扎根基层,扎根边疆,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书写精彩人生。”权鹏书记的讲话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和享受,而是在于奉献和付出。
图为权鹏书记讲话现场
红色电影观看现场更是氛围炽烈,让人热血激昂。为更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实践团成员组织全体成员观看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志愿军战士在结束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战斗之后,七连战士们在美陆战一师撤退路线上的咽喉之处——水门桥,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的故事。观影现场,电影中志愿军以血肉之躯抗击敌军的画面令人动容,战士们英勇表现深深的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孩子们在此次电影中更加深刻的领悟了革命精神,激发其爱国热情,此次观影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深刻的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思想的升华。
图为观影现场
一天的充实的党史教育活动结束后,来自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指导老师史海泉老师对实践团一天的实践活动进行了简要的点评,他表示要充分挖掘当地红色资源,结合团队特色,设置有特色的思政教育课程,并强调实践团每位成员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团队特色,认真负责,为当地的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史海泉老师与全体成员会议现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并在全国两会等多个场合提出重要要求。相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团队成员将更努力的挖掘当地红色资源,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设置特色党史教育课程,让党史知识真正深入人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懿洁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