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日讯(通讯员 李依敏)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美化村容村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7月7日-7月21日,佛山大学百千万工程新韩路护江实践队来到广东省潮州市高厝塘村,与当地第一书记和主任取得联系,开展为期14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以“红色+绿色”为行动主题,挖掘高厝塘村的特色文化,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走进红色基地,重温峥嵘岁月。实践队的首站是来到高厝塘秘密联络点,感受当地革命“五老”的英勇事迹,传承红色基因。庄主任和村两委干部吴婷婷为实践队讲述革命先辈英勇斗争的故事,他们为游击队送情报、当向导、做后勤,并在高厝塘渡口用船舶运载游击队员过韩江,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的斗争精神。在这里,革命精神不仅只是书本上的文字或纪念馆里的展品,更是融入到每个人的心中、成为激励人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力量。实践队以微团课的形式,用镜头展示革命事迹,弘扬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熠熠生辉。紧跟庄主任的步伐,实践队来到高厝塘党群服务中心与第一书记庄书记进行深度访谈。实践队了解到红色点的建设是重要教育是体现,是不忘初心的鞭策。高厝塘的革命基地作为“潮州市党史教育基地”,不仅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更是进行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红色精神的教育,警示后代珍惜当下美好生活,传承革命精神,激励实践队队员们不忘初心,为乡村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图为庄主任为实践队讲解。 郑清纯 摄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商业,合理规划落成农村新貌。“绿色”是高厝塘村特色商业文化的代名词,实践队前往湿地公园和走访居民区,调研特色文化产业,感受自建房坐落有序。庄书记介绍到,高厝塘村一面临江,二级水源保护区的建立为高厝塘的商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高厝塘抓住经济发展机遇,搭建湿地公园,打造特色“小火车”精品项目,修建茶座带来了新的经济收入。由此开展一系列围绕湿地公园的特色产业活动,积极发展以水果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经济,经营起农家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业,将商业模式引入绿色理念,走出了高厝村的特色商业路。据庄主任的介绍,村两委十分重视村容村貌,科学管理自建房,对老房进行修缮,管控建筑垃圾,制定新规,用心用情感化民众,增强村民的参与度和责任感。实践队通过“访谈+实地考察”的方式,深入了解高厝塘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倾听当地第一书记和村主任的实践经验和未来规划,基于实际提出有效的建议,助力乡村建设。
画笔勾勒乡村美,青春助力振兴梦。荷花池作为韩江水源二次净化的重要场所,实践队以当地的文化特色为载体,以荷花为灵感来源,进行墙绘活动。从一面斑驳的白墙到一面多彩的艺术作品,是队员们执笔点缀墙面,设计图稿,勾画线条,填补细节,借助事物本身的寓意题字,“好运连连”“以和为贵”表达了队员们对高厝塘村的祝福和愿景,一笔一划都蕴含着队员们对乡村振兴的热切期待,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发展。墙绘活动,给实践队队员们提供展现技能与才华的平台,更是他们深入乡村、了解乡村、服务乡村的生动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图为实践队队员为图稿上色。 郑清纯 摄
深耕乡村绿色梦,点亮振兴幸福路。韩江作为潮州市的母亲河,河道环境的保护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践队在高厝塘村进行巡河和清洁河道的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了解韩江,守护母亲河。在民间河长王鹏辉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们参观了潮州市供水枢纽管理处,感受到工作人员以实际行动落实习总书记“抓好韩江流域综合治理,让韩江秀水长清”的重要指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激励着实践队队员们加入到河湖保护的行列中来,共同守护好这条滋养了无数潮汕儿女的“母亲河”。同时,实践队也在高厝塘村的少先队员基地开展推广普通话和宣传垃圾分类的教育活动,让小朋友寓教于乐,培养环保意识,做好守卫家乡的接班人。
此次百千万工程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队队员们深入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更是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锤炼品格。实践队在未来的日子里将继续关注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的力量和智慧,展示新时代青年的风采。
图为实践队与庄书记的合影。 张梓煜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晓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