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0日讯(通讯员 代玉洁)2024年7月,东南大学“信”之所向支教团的分别来自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学院、物理学院及法学院的12名师生,跨越四千公里,从江苏南京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图市二中),开展为期十天的梦想夏令营,在祖国边陲、在沙漠绿洲中传递东大的至善精神。
图为信之所向支教团在图市二中合影
支教团成员精心设计课程目标,认真制订教学计划,悉心组织课堂教学,精心雕琢每一门兴趣课程的蓝图,以“浸非遗之韵,展文化之彩”、“厚植科学土壤 夯实创新之基”、“激发潜能,点亮兴趣”为三大核心主题,精心打磨出篆刻、蓝晒、纸浆画、南京绒花等13门“非遗”体验课程,让少数民族学生近距离感受“非遗”之美,体验“非遗”之趣,解码“非遗”之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设两弹一星、粒子物理等10门学科科普课程和乐理与创作课、流行音浪坊、文学鉴赏等9门兴趣类课程,以激发科学兴趣,让科学家精神落地生根。
图为志愿者指导同学们如何制作扎染
除支教夏令营的开展以外,2024年7月,支教团不仅走进了新疆图木舒克《河曲唐城》唐王城遗址考古成果展,一同感悟边塞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的历史底蕴;还前往了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感受屯垦戍边先辈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壮丽史诗。成员们都深刻体会与学习到了兵团和三师图木舒克市的屯垦史话,领悟并传承兵团精神、胡杨精神以及老兵精神。
图为支教团在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内合影
在支教夏令营中,成员们匠心独运,篆刻的精细、蓝晒的奇幻、纸浆画的斑斓……每一门课程都是一次文化的洗礼,让少数民族学生得以近距离触摸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温度与韵味。而文化挖掘的旅程,则是一场心灵的朝圣,成员们徜徉于历史的长河,感悟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感受伟大精神的磅礴力量。这一切,都是东南大学“止于至善”校训精神在新疆大地的生动实践,也是东大人情系边疆、奉献社会的真实写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代玉洁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