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8日讯(通讯员 陈家超)在国家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下,性别平等教育逐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广东医科大学榕菁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学校团委和院团委的号召,结合大学生“三下乡”政策,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了以“关爱妇女儿童,促进两性平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7月12日,服务队成员踏上了前往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章籍华侨学校的支教之旅。
性别平等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更是教育公平的核心。广东医科大学妇儿医学院一直致力于通过教育和实践,推动性别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此次支教活动,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通过深入乡村小学,志愿者们希望能够将性别平等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让平等的阳光照亮。
为了确保支教活动的效果,榕菁志愿服务队在出发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们不仅深入研究了当地教育现状,还与当地教育部门进行了多次沟通,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符合当地实际。此外,志愿者们还接受了专业的培训,学习如何与孩子们有效沟通,如何通过游戏和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队员们到达学校。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许恒嘉 供图
“知行合一,理念先行”
7月12日,志愿者们抵达汕头市隆都镇樟籍村。这里远离繁华都市,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为了提升学生们的知识吸收和消化能力,教学团队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特色教学内容,涵盖性别平等、儿童保护和妇女权益等多个领域。他们以满腔热忱,悉心传授性别平等的理念,不仅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更通过互动游戏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们深刻理解两性平等的重要性。
“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在榕菁志愿服务队教学部队员的引领下,课堂变成了一个自由表达和平等对话的空间。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对性别平等的见解和感受。这种开放和包容,正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志愿者们通过互动游戏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们思考性别平等的现实意义,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吴舒昕 供图
“思潮澎湃,言为心声”
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令人瞩目。他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每一个灵感。他们的声音,虽稚嫩却坚定,表达着对性别平等的渴望和追求。每一次发言,都是对平等理念的一次深刻理解和内化。志愿者们发现,孩子们对性别平等的理解逐渐深入,他们开始意识到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学生创作的有关性别平等的手抄报。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吴舒昕 供图
“启迪心智,引领成长”
通过榕菁志愿服务队的不懈努力,学生们的性别平等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学会了尊重和理解不同性别的差异,认识到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延伸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志愿者们发现,孩子们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性别平等的理念,尊重和理解他人,这正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播撒种子,收获未来”
榕菁志愿服务队的这次教学和宣传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授,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它让学生们认识到了性别平等的价值,激发了他们对平等社会的向往。这种影响,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志愿者们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为建设一个更加平等、和谐的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榕菁志愿服务队将继续携手社区,通过教育和宣传,为妇女儿童的权益发声,为性别平等的实现贡献力量。他们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为建设一个更加平等、和谐的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这次支教活动,不仅是对学生们的一次教育,更是对志愿者们自身的一次成长和提升。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性别平等的理念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堃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