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8日讯(通讯员 郭晓月)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关注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发扬青年学生专业特长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与检验学院组织成立非遗科研创新团队,以科研创新为引擎,驱动惠州东江桥糯米酒非遗传承和产业发展。
遇见非遗
惠州糯米酒酿造技艺第五代传承人钟兴玲女士和周毅先生带领团队成员参观酿酒仓库及生产车间并讲解糯米酒的非遗酿造工艺,有助于让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酿酒环境和十二道酿酒工序把控对酒品质的影响。现场解说反映出工匠精神在酿酒匠人的手中代代相传,展现了对酿酒技艺的喜爱、对品质的坚持、对传统的尊重和对创新的追求,从中感受惠州东江桥糯米酒酿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提质非遗
非遗科研创新团队成员利用专业技能和所学知识,采集了糯米酒与其它酒类,并针对酒样原材料可能引入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二氧化硫含量等方面进行酒样指标测定。当传统邂逅科学,通过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检测东江糯米酒和葡萄酒的关键理化指标,结果令人放心!
创见非遗
非遗科研创新团队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攀登计划”)——“肽好吃”带到田间地头,利用中药材枇杷花和食品豌豆制备出来的复合肽具有抗氧化的特性,将肽加入糯米酒中,进而提高惠州东江桥糯米酒的抗氧化性,起到帮助睡眠的作用。紧紧抓住科研创新与非遗传承两大核心,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继续完善惠州东江桥糯米酒品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健康、可信赖的糯米酒产品。将科技创新成果转换为乡村振兴效能,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让“三下乡”与“攀登计划”碰撞出了乡村振兴的“青春火花”。
非遗研学信息化
非遗科研团队发挥专业技能,借助信息化手段,协助企业开发研学路径,为企业研学嵌入信息元素,提高研学工作效率。协助企业开发了每一道工序的信息化讲解,游客来参观时,可以扫码获取相应的解说介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企业依托糯米深加工生产线开展糯米发酵、糯米酒酿造体验旅游项目,让游客在体验过程中了解中国酒文化和糯米加工知识,这对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团队协作
非遗科研创新团队抵达惠州市东江食品酒业有限公司的制作工厂,两位惠州东江桥糯米酒传承人带领团队成员体验葡萄酒的部分酿酒工艺制作步骤。队员们经过明确分工后,随即开始清洗、筛选、破碎、发酵等步骤工作。
炎炎夏日,汗水和成就感相互交错,团队终于完成了2000多斤的葡萄筛选和清洗任务。
非遗直播推广
非遗科研创新团队对惠州东江桥糯米酒进行直播赋能,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惠州东江桥糯米酒进行宣传,采用多媒体技术直播宣传非遗文化的特色创新。非遗科研创新团队成员采访了惠州糯米酒酿造技艺第五代传承人钟兴玲女士,她重点介绍了这项非遗的酿造技术以及独特之处。
非遗科研创新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酿造糯米酒的悠久历史和地方特色酿酒传统文化,并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以专业态度和饱满热情将工匠精神和传统文化投入到非遗科研创新实践活动,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非遗文化贡献一份力量,为促进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晓月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