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洛阳城,助学乡村梦

发布时间:2024-07-23 17:20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张慧芳   阅读 5.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一、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城乡发展差异的裂隙中,乡村教育是当代教育的“神经末梢”,与乡村振兴软实力的提升息息相关。因此,统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工作,促进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近日,由河南科技大学校友工作志愿者协会组建的“河洛青苗,启智护航”助学筑梦实践团开启本年度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乡村基础教育实况,展现新时代新青年的担当风采。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地在洛阳乡村的大所学校。实践团带着对基层教育的崇敬与好奇,带着对乡村教育的责任与担当,踏上了助学筑梦,播撒希望的旅程。我深知,这次实践将是我人生中一次宝贵的经历,它将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教育、理解基层、感受知识,也将让我在实践中学习、在锻炼中成长、在服务中奉献。

二、实践目的与意义

1、实践目的

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次深入实践、了解国情、锤炼意志、增长才干的宝贵机会。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走出校园,踏入乡村的田野与村落,更是要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寻找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为基层教育和乡村振兴注入青春的力量。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实践,能够近距离地考察乡村教育的发展状况,感受基层教育的现实问题,理解乡村支教的支撑内涵,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具体而言,实践的目的在于促使我们跳出书本的局限,走进真实的社会生活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增强对“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全面认知。我们期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深入了解农村学校在基础设施、生源情况、教师资源等方面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为孩子们带去一些实在的帮助,无论是知识的普及,还是支教的宣传,都希望能为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一丝温暖。

2、实践意义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个人成长、农村面貌革新以及整个社会结构的优化,均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对大学生而言,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走出校园的体验,而是一场全方位的自我提升与心灵洗礼。在不同的领域,他们学会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锻炼了解决复杂情况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与各行各业工作者的深入交流,让他们深刻理解到社会的多元性,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情感与认知基础。

对于农村而言,“三下乡”活动如同春风化雨,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与希望。大学生们带来的先进科技、文化知识与医疗服务,直接惠及了广大农民群众,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三下乡”活动作为城乡交流的桥梁,有效缓解了城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与隔阂,促进了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势互补。它加深了城乡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整体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这一活动也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为全社会树立了积极向上的榜样,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于乡村振兴与社会发展的伟大事业中。

三、实践内容与过程

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团队来到洛阳大所学校,围绕启智助学的大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实践活动。整个实践过程充满了挑战与收获,不仅让我们对乡村教育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与蜕变。

1、实践内容

在课题选择方面,我们准备了多种主题课堂。这些主题课堂融合了不同专业的学科特色,涉及安全、科学、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以新颖的角度向学生展开教学,激励学生探索新知,拓宽视野。此外,课堂上组织融合了传统教学与线上课堂的优点,让学生主动掌握课堂,共同完成了一节又一节有趣生动的知识拓展课,激发了学生对课外知识的认知与探索。

在课程讲述方面,我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提前展开实践人员的相关培训,针对学校课程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主题课程的教案精选和不断优化,向学生拓展课外的新知识。此外,我们的课堂采用了师生问答、视频教学、礼物奖励、游戏实践等方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寓教于乐。这些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体验感,也让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课后总结方面,我们与大所学校的老师课后不断进行沟通反馈,根据老师们的指导意见,调整实践团课程进度。同时,每一节主题课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听课的学生进行一些简单问题的采访,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感受,清楚学生能否理解课堂知识,以及他们对后续课程安排的需求与期待。由此尽可能完成好每一节主题课,真正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传播新知识。

2、实践过程

整个实践过程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也充满了温馨与感动。在准备阶段,我们团队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筹备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实践计划和日程安排。我们克服了学科范围广、授课年级跨度大、交通不便等困难,与大所学校师生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我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为乡村学校的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耐心倾听学生的诉求和意见,积极为他们答疑求是。最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高度评价和认可,这让我们倍感荣幸和自豪。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教育的艰辛和薄弱。我们看到了基层教师的热血与担当,看到孩子们的希望与向往。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决心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服务农村的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实践收获与感悟

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我而言,是心灵与知识的深刻洗礼,也是人生旅途中一段宝贵的经历。此行让我对农村教育有了全新而深刻的认识,从书本的抽象到亲眼所见的真实,我见证了基层教育的艰苦与薄弱,感受到其独特的希望和坚守,彻底颠覆了以往的片面印象。

通过这次实践,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助学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助学活动不仅仅是为乡村学校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更是为那里的孩子们带去希望和梦想。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可以为这些孩子们打开更广阔的视野和人生道路,让他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同时,我也意识到助学活动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够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更为重要的是,“三下乡”的实践经历激发了我服务农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强烈愿望。“到西部区,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这句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舞台。只有我们在亲身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亲身践行,实际付出,与劳动者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帮助,才不愧于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将所学回馈社会,特别是在农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通过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等多方面的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总而言之,本次“三下乡”实践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体验,更坚定了我服务农村、贡献社会的决心。我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学习、勇于实践、不断创新,为农村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智慧。

五、结语

随着“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圆满落幕,我的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感慨。这不仅仅是一段旅程的结束,更是自我成长与心灵觉醒的新起点。回顾这段经历它如同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缓缓展开在我眼前,每一笔、每一划都饱含着汗水与欢笑,记录着我们的足迹与成长。

展望未来,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于乡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勇于担当、不懈奋斗,为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优化的美好愿景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加入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共同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创辉煌!

(图注:和学生进行一些普法游戏互动,课堂抢答小游戏,大家积极参与其中)

(图注:同学们在实践队员的陪同下亲自参与化学实验)

(图注:部分受访同学拍照留念)

(图注:部分实践团队员到达大所学校)

(图注:下课后,实践队员准备离开时,小朋友们追出来合影留念)

(注:以上图片皆为“河洛青苗,启智护航”助学筑梦实践团队成员所摄)

通讯员:张慧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慧芳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