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科大学阡陌志愿服务队“三下乡”实践纪实:七彩课程,从“心”播种梦想

发布时间:2024-07-20 09:40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林玉婷   阅读 4.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刘嘉乐
为深入贯彻并实践广东医科大学阡陌志愿服务队关爱儿童成长的理念,同时拓展儿童的科普知识和课余兴趣爱好。7月5日凌晨五点,广东医科大学阡陌志愿服务队从东莞出发。7月6日中午,广东医科大学阡陌志愿服务队顺利来到安徽省含山县马鞍山市的环峰第三小学开展为期15天的暑期三下乡义教活动。阡陌志愿服务队精心策划组织、同时发挥志愿队口腔专项专业优势为环峰第三小学的同学提供了40多种课程,包括人体骨骼、中国戏曲、中医药、牙模实践等科普课程;绘画、手语操等兴趣课程。下乡第一天,由志愿服务队队员们组成的班主任团体组织班会,紧接着志愿者作为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各式各样的课程。

志愿引领,暖心相伴

上课的第一天,为了更方便地让同学及家长熟悉校园环境、搭建志愿者与家长沟通之间的桥梁、拉近志愿者与同学之间的距离。阡陌志愿服务队安排了志愿者在校门口引领与答疑解惑。由于安排了志愿者引领,使得后续的教学工作能够及时顺利开展。

图为志愿者指引同学与家长进校园。 陈蓥 供图

 

打破陌生,从“心”开始

为进一步走进和了解同学,在课程开始前,阡陌志愿服务队的班主任团体给每个班小朋友开展了破冰班会,志愿者们希望通过此次的破冰班会,潜移默化地凝聚班级的核心,以进一步加强同学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因此,班主任们与孩子们一起做了许多有趣的游戏,不仅活跃了气氛,还让志愿者老师们了解了他们的个性,也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距离。由于是临时组成的新班级,有些同学比较内向腼腆,不敢大声向同学们介绍自己,但在班主任们的鼓励下,也纷纷向大家表达了自己。

 

图为志愿者在班会上带领同学们玩游戏 刘嘉乐 供图

 

科普课堂,寓教于乐

因授课对象为小学的孩子,如何将专业科普知识有效地传达给同学们是义教的关键。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志愿者们采用活泼亲切的语言风格,将原本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科普知识简单形象化,同时加以形象美观的图片、精彩生动的视频、直观的模型来更好地帮助同学们理解科普知识。不仅如此,志愿者讲师们为了点燃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加入了许多有趣的小游戏,让同学们在游戏中学习,寓教于乐。

 

图为小朋友在地理课程中与拼图的合影 陈蓥 供图

 

兴趣课堂,快乐学习

志愿者们根据小朋友们的意愿分配兴趣课,旨在发展同学们的技能,激发热爱,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学习。志愿服务团队采用不同兴趣分班教学的模式,打破了固定班级统一教学的方式,以同学们的志愿优先,为同学们提供专门的兴趣课程。兴趣课授课的内容丰富多元,涵盖体育,艺术等方面。

 

图为小朋友在绘画课上与志愿者讲师交流 邹丽婷 供图

 

多元教学,助力成长

对于小学生而言,避免单一输出地讲课,采用多元教学方式,是培养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播种梦想的关键。在低龄阶段,孩子们的好奇心旺盛,学习兴趣浓厚,多元教学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广东医科大学阡陌志愿服务队秉持着多元化教学的原则为同学们提供课程。例如,通过游戏化学习,将枯燥的知识点融入趣味横生的游戏之中,使孩子们在玩乐中掌握新知;利用视频、图片,教具讲述,将历史、科学等抽象概念变得生动形象,帮助他们构建起知识框架;开展户外体育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此外,艺术创作、音乐欣赏等活动也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总之,实行多元教学为小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自我,在这些感悟中成长,点燃未来的精彩的梦想。

  

图为小朋友们与志愿者的合影 陈蓥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玉婷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2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