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学子“三下乡”|激活农业新动力,实地调研赋新生

发布时间:2024-07-19 20:15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崔金慧   阅读 8.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崔金慧)

2024年7月19日,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赴第二师三十三团一连“干播湿出”水肥一体化管理科技支农社会实践服务团满怀活力与热情,积极开展科技支农服务活动,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蓬勃活力。

实践团队成员进行合照 丁娅萍供图

在团场连队负责人的引领下,实践团队对农二师三十三团的多个实践地点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研,亲身走进田间地头,全面把握真实的农业现状。经负责人介绍,农二师三十三团是以农业生产为支柱产业的团场,拥有耕地2万余亩,其中棉花种植总面积逾1万亩,其余耕地多为水果种植基地,水果主要品种有梨、红枣等。同时,为塑造当地特色农业,团场结合地理环境,大力推行果树与板蓝根间种这一高效农业种植模式。此外,该团场的养殖业极具地方特色,由于此地是马鹿的繁殖地带,近年来当地农户积极发展马鹿养殖产业,多个养殖基地的繁荣,为三十三团打造出专属的特色名片。

团队率先踏入广袤的棉田,细致了解当地棉花种植技术、生长状况及面临的难题。据悉,三十三团地处天山南麓,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之间,团场土地存在严重的土壤沙化和突出的盐渍化现象,风沙天气频发。因此,种植棉花前,需做好种植地周边防风固沙的防护措施,避免风沙在棉花生长阶段对叶片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影响棉花产量。棉花种植作为当地的农业支柱产业,亩产可达400公斤左右,每亩能为农户增收1500 - 2000元。棉花种植技术成熟,采用大型农业机械设备进行棉花生长多周期的全面综合种植,既减少劳动力消耗,又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当前正值棉花花铃期,据农户介绍,此阶段多采用化学方法进行棉花打顶,以替代成本较高的人工打顶。同时,团场通过修建水渠将塔里木河的水源引入耕地周边,再经分水渠引入各家农户的水泵房,进行过滤、沉淀等处理后,由泵房压入滴灌带进行膜下滴灌,一个泵房可灌溉约 1000 亩土地,灌溉效率颇高。

连队负责人成员详细介绍泵房的运行模式 方建宁供图

在连队负责人的带领下,团队前往板蓝根种植基地实地考察。这里土壤贫瘠,果树难以成活,遂对土壤加以整备,通过间种板蓝根的方式改良土壤,使土壤肥力有效恢复,提高了土壤利用效率,避免了耕地浪费。板蓝根作为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其种植为当地农户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团队成员一起查看板蓝根种植情况 陈小方供图

最后,团队深入了解了当地特色产业——马鹿的养殖情况,走进马鹿养殖基地。据悉,塔里木马鹿是团场的特色产业之一,全身皆为宝,鹿茸具有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壮骨之效。三十三团现存塔里木马鹿栏数千头,圈舍面积达十余万平方米,年产鲜茸20 - 25吨,繁育仔鹿数百头。这里的养殖业为当地农户创造了经济效益,促进了团场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养殖园内的马鹿 方钦供图

此次实践团队的实地走访考察活动圆满结束,不仅让实践团队对当地农业现状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知,也为团队成员提供了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珍贵契机。相信在双方的协同努力下,实践团的科技支农服务将进一步推广,三十三团的农业发展亦将呈现更优态势。

文字:陈怡均 胡静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崔金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