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 陶飞亚 黄慧) 为持续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广泛学习宣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依托各地红色资源,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赓续红色文化,切实增强广大青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024年7月14日,湖北工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志愿者们奔赴‘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进行调研实践,并在红安县高桥镇高楼村举行升旗仪式,开展红色教育。
(图为志愿者在纪念馆雕像前的合照 梁卓瑶摄)
追忆:寻根革命圣地,感悟红安精神
山峦叠嶂映忠魂,碑前肃立思先烈,步入纪念园,走过一条苍松翠柏环绕的通道,志愿者们来到了巍峨耸立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身四面均为汉白玉镶嵌,正面镌刻“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十七个大字;绕过纪念碑,穿过英烈广场,就到达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伴随着讲解员的生动解说,志愿者们逐一参观‘一碑两场两园五馆’,每一面褪色旗帜都书写着不朽的功勋,每一件破旧的衣衫都诉说着动人的故事,每一幅手绘的相片都定格着英勇的身影。走进《黄麻惊雷》展区,声、光、电的交错,半景画、沙盘模型、置景等艺术手段的融合,真实重现黄麻起义的战斗场景,撼天动地的呐喊声、震耳欲聋的枪炮声,让志愿者们仿佛身临其境。负伤但依然奋战到底的将军姚泽洪,以血肉之躯死守机密的烈士万永达,母女同日同就义的冯振觉和林清芝……一件件往事,激荡着志愿者们的胸怀。
(图为志愿者参观红安县将军纪念馆 柯丽平摄)
“大家知道这个‘烈’字为什么少了一点吗?这不是错别字,是因为大家希望‘烈士少一点,胜利快一点’”讲解员注视着石碑说道。志愿者们走遍展馆,边看边听讲解员讲述革命年代的故事,深刻感受到红安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
(图为志愿者认真观看红色文献 柯丽平摄)
(图为志愿者注视着将军墙 柯丽平摄)
思今:晨光启红旗扬,爱国情永传唱
青春誓言响云霄,童心向党旗帜飘。参观完纪念园区后,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红色文化,感悟革命精神,志愿者们组织高楼村的孩子们,组建了一只属于他们的国旗护卫队并于周一举行升旗仪式。“一二一、一二一…..”嘹亮的口号、坚定的步伐、国旗护卫队的孩子们身姿挺拔;国歌奏响,孩子们面向鲜红的国旗,行少先队礼,高唱国歌,那铿锵有力的声音,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也是对未来最坚定的承诺。他们立志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使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图为小小国旗护卫队训练照片 陶飞亚摄)
(图为志愿者和孩子们一同参加升旗仪式 梁卓瑶摄)
传承:红色基因代代传,志愿精神润心田
五星闪耀映天穹,国旗飘扬展雄风。志愿者以国旗知识为切入点,为当地孩子带来了生动有趣的红安革命文化课程。“红是热血的颜色,黄是光明的象征。”志愿者用温柔而坚定的声音,将国旗的每一个细节化作生动的故事,讲述着五星红旗背后的革命历程与深刻含义。孩子们挺直身板,或凝神聆听,或低头沉思,仿佛能透过这面旗帜,看到那些为了新中国浴血奋战的先烈们。讲解中,志愿者还鼓励孩子们亲手绘制国旗,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心中的爱国情。小小的画纸上,每一笔都显得那么认真而郑重,那是孩子们对祖国的深情告白,是对革命先辈的由衷敬仰,也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一笔一划绘国旗,童心共筑中国梦。在这一刻,爱国不再是一个宏大的命题,而是化作了孩子们手中挥舞的画笔、纸上跃动的色彩,心中涌动的暖流。
(图为志愿者给孩子们带来红色课堂 柯丽平摄)
(图为小朋友们在一笔一划绘制国旗 陶飞亚摄)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支教之行路虽远,爱心传递行则将至;国旗飘扬心相连,共绘祖国七彩画卷。志愿者们以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知识的光芒照亮乡村儿童前行的道路。未来,这些孩子们定将带着这份厚重的爱国情怀,铭记先辈们的光辉事迹,学习志愿者们的奉献精神,在红安这片红色土地上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做勇往直前的追光少年!
(图为小朋友们的合照 李安鑫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陶飞亚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