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常协同绘新卷 乡村振兴谱华章

发布时间:2025-08-05 16:3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宗楚妍 王怡欢 高佳慧   阅读 479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5日讯(通讯员 宗楚妍 王怡欢 高佳慧)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南京财经大学“连心桥”小队深入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及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开展乡村振兴主题的实地调研。


常州——小黄鸭与雅浦的不解之缘

1992年,一艘前往美国的货船上,打翻了一个集装箱,无数塑料小黄鸭落入海中,开始奇幻漂流。受“小黄鸭漂流事件”启发,香港设计师许夏林创作了小黄鸭“B.Duck”的形象,继续漂流在孩子们的幻想之中。如今,它漂流到了雅浦村这个名不经传的小村子。

七月初,连心桥小队抵达常州市雪堰镇雅浦村。调研首日,连心桥小队深入雅浦村,与20余户村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村民们普遍反映,近年来村内环境显著改善,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有效解决了生活污水直排问题,夏季蚊虫明显减少,冬季道路安全大幅提升,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如今的雅浦村,道路平整干净,房屋错落有致,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队员们漫步在村庄周围的环村步道,享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正是这样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小黄鸭的到访。

图为团队成员在雅浦村协助村民填写调查问卷。孙佳艺 供图

次日,在实践团队与陆书记的深入访谈中,队员们得知,雅浦村党支部积极牵头,成功引入了“B.Duck”小黄鸭主题文旅项目。通过“村集体+企业”的创新合作模式,将闲置农房精心改造为40间独具特色的民宿,打造出一个集亲子娱乐、生态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区。与此同时,小黄鸭主题乐园的落成也为村庄吸引了大量游客,有效带动了当地餐饮和采摘业的收入增长,村民收入因此显著提升。

图为采访雅浦村陆书记。孙佳艺 供图

除了党支部的高度重视,雅浦与小黄鸭的结缘也得益于土地入市政策的改革和武进政府对于土地入市模式的创新。作为江苏省唯一入选自然资源部2024年“收益分配科学可持续类”典型示范案例的地区,雅浦村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将雅浦半岛地块40年使用权作价入股,与常州市竺山湖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太湖湾雅浦民宿项目。并将小黄鸭形象与雅浦村水蜜桃采摘、农旅深度绑定,开发研学游线路和农事体验课程,吸引亲子度假的同时,也促进了村内传统水蜜桃销售业的复兴。

队员们深叹,站在国家发展的新起点上,看到小黄鸭与雅浦村的融合发展,深感责任重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们应当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利用知识和技能,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可以设计更多富有创意的农产品品牌,通过网络平台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上这些优质的农产品;可以探索更多农旅结合的新模式,让游客在体验农耕文化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乡村的宁静与美好。连心桥小队的队员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国家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


锡——倾听民意,深入基层

调研首日,南京财经大学“连心桥”无锡小分队尝试通过发放问卷附赠奖品的方式收集信息,但收效甚微。面对这一情况,实践队及时调整策略,深入洛社镇钱巷社区,开展入户走访。为了赢得村民信任,小分队主动说明调研目的与身份,并针对不同人群灵活采用问卷形式:对智能手机操作熟练的受访者使用电子问卷;对操作不熟练的长者则使用纸质问卷,结合无锡方言进行一对一讲解与提问,这种方式显著提升了沟通效率和问卷质量。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民亲切交谈。应焯钦 供图

  在确保获取一定数量问卷的基础上,团队在村支书的协助下开展了农户深度访谈,其中一位年近九旬的退役军人给小队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尽管队员们未注意到已是午后休息时间,老人家听闻是大学生调研,立刻起身热情接待,他年近九旬却精神矍铄。在与他的沟通中,无锡小分队逐渐了解了洛社镇钱巷这座村镇厚重的历史与蜕变,领悟了洛社镇“保障性租赁性住房”对他的影响。队员们一点点顿悟,而他的讲述让原本抽象的课题变得具体而鲜活,极大地启发了我们的思路。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退役军人。应焯钦 供图

无锡小分队深知政策的成功落地离不开政府的有效引导。为此,队员们专门采访了钱巷社区村干部沈书记。访谈中了解到,钱巷社区的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租金和部分房屋租金。社区设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村民依据其土地权益份额持有相应股份。沈书记介绍,社区拥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充分考量无锡市惠山区政府对盘活此类用地的大力支持政策,并结合本社区实际发展需求后,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决议,最终确定了建设“钱巷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的发展路径。这一成功实践也面临着挑战,例如股份合作社的投资权益保障机制有待完善;项目运作时间尚短、数量有限,可供参考的成熟经验较少;以及缺乏更具体的行业指导性意见。

在此次调研中,实践队发挥了"政策传声筒"和"民意连心桥"的关键作用。通过深入社区的扎实调研,一方面将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惠民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解读,帮助基层群众理解政策内涵;另一方面系统梳理村民的实际需求和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形成详实的调研报告反馈给相关部门。这种双向沟通既促进了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又增强了政策执行的透明度。此次实践的社会意义在于,不仅为地方政府完善住房保障政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基层参考,更探索出了一条"高校智库+社区治理+民生需求"三方联动的社会实践新模式,为破解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贡献了青年智慧,彰显了新时代大学生服务基层、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


南京财经大学“连心桥”小队通过深入锡常两地的实地调研,见证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创新实践——从雅浦村“小黄鸭”文旅融合的产业振兴,到钱巷社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惠民探索,展现了党建引领、土地改革与民意共振的生动图景。队员们以青年视角传递政策温度,以专业智慧助力乡村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未来,这支“连心桥”将继续架起理论与实践、城市与乡村的桥梁,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高佳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