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建筑与材料工程学院椽承社会实践队:走进《石灰吟》,感悟古人智慧。
7月10日上午,椽承社会实践队当中的一名支教刘老师在陡岗镇中心小学给同学们上一堂生动有趣的国学课。首先,支教刘老师把《石灰吟》这首诗投在大屏幕上,让同学们整齐地朗读,并体会这首诗的魅力。接着,支教刘老师从背景、每句话的诗意、以及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深入解析了《石灰吟》这首诗作所传递的睿智内涵。他认为,这首诗句言简意赅,却字字珠玑,蕴含着不朽的人生智慧。最后支教刘老师总结这首诗的中心思想,让同学们加强自身对国学的理解,以及提高对国学的兴趣。
诗中写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看似平淡的词语,却道出了一个坚韧执着的人生态度。"千锤万凿"描绘了瓦工辛勤劳作的场景,体现了瓦工对工作的专注和投入。"烈火焚烧若等闲"则暗喻他面对艰难险阻时的淡定与从容。而"粉骨碎身全不怕"更是颂扬了他超越生死的勇气和担当。
图为椽承实践队支教队刘老师在讲解古诗的背景通讯员周舒桐供图
在支教刘老师提到这首诗的背景时,我立刻想到这首诗作者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也是一名不回避重重危险、勇于自我牺牲、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诗人,他就是因为诗人的优良品质和可贵精神,所以才由此而发出感慨:“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当某一位同学在朗读这首诗时,我听到这两句千古名言"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让我直击人心,同时也让我想起一位抗日英雄,杨靖宇,在抗日战争的年代,他舍生忘死,舍小家为大家,他的行为生动地诠释了“粉骨碎身全不怕“这句千古名言,同时也让我们子孙后代对这个英雄难以忘怀。
图为椽承实践队支教队刘老师在教小孩朗读诗词通讯员周舒桐供图
《石灰吟》之所以令人难忘,不仅在于其简洁优美的语言,更在于它触碰到了人类一切的生命课题。瓦工在墙上刷石灰,看似平凡无奇,但诗人巧妙地将之升华为对人生的思考。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的瓦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事物。他对工作充满了专注与热忱,即使面临艰难险阻,也能保持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这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无疑是古人处世哲学的最佳注脚。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古人内心深沉而强大的精神力量。"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豪迈宣言,昭示了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担当。他们如此珍视内心的纯粹和高洁,以至于不惧生死,只为留下一份清白的名声。
这种宁死不屈的气节,折射出了他们独特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粉骨碎身全不怕"的豪迈精神,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在于对信念的坚守,而非对物质的执著。"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情怀,更是提醒我们应当以高尚的品德塑造自我,回馈社会。
在支教刘老师讲解这首诗所蕴含的中心思想时,我似乎悟到了古人对生命的独特见解,这种对生命的深远见解,正是古人智慧的真髓所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人生,他们能够保持内心的淡定与从容,用平和的态度看待苦难与挫折,以坚韧的品格战胜一切困境。这种处世哲学,无疑给予了我们现代人以深刻的启示。
最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同学们对国学课所学的诗的兴趣,支教刘老师为同学们设计并提供一系列相关的闯关游戏。同学们在玩支教刘老师设计和提供的闯关游戏之时,他们一个个生动而活泼可爱的姿态,深刻地体现了对这首诗学习的热情和强烈渴望。同时,在走进《石灰吟》这首诗的学习当中,同学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这首诗中心思想的理解。当支教刘老师提问中心思想相关问题时,同学们一个比一个激动,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我看来,同学们对这首诗和古人的智慧的理解,很深刻啊!
总之,走进《石灰吟》,我不仅领悟到古人对生命的独特见解,也得以一窥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这首诗虽然简单,却似一扇通往古人内心的窗口。我不仅感受到了古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更领悟到了他们宝贵的人生智慧。这些智慧经历了时间的洗涤,愈加熠熠生辉,指引着我们在迷惘中寻找前进的方向。让我们一起拥抱这份古老而永恒的智慧,重塑自己的生活态度,让人生因此而更加丰盈与美好。
这堂生动有趣的国学课,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加深了对国学的认识和理解,更从中收获了许多珍贵的人生感悟。
图为孩子在玩闯关游戏通讯员周舒桐供图 图为玩的过程中孩子在欢笑通讯员周舒桐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鸣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