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学子三下乡:青春“黔”行于苟坝,重温红色与振兴

发布时间:2024-07-13 18:08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杜佳汶   阅读 1.6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出征出发

“三下乡”是中国青年深入农村、服务社会的重要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我有幸参与到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青春“黔”行理论普及宣讲团,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投身于“三下乡”社会实践,满怀期待地踏上征程——承载着深厚红色精神的贵州省遵义市枫香镇苟坝村。苟坝村,这一承载着红色文化底蕴的革命圣地,在历史的长河中因其特殊的意义而熠熠生辉,闪耀着共产党人奋斗的光辉。

2024年7月8日下午,宣讲团一行人顺利到达目的地。青山悦目的苟坝村是一块四面环山的田坝,其独特的地形非常有利于红军隐蔽,山岭间笼罩着白雾,显得更加宁静祥和。踏入其间,仿佛穿越了时空的屏障,走进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英勇与坚韧,每一片砖瓦都铭刻着忠诚与信仰。

漫步在苟坝村的小径,我感受着微风拂过脸庞,思绪不由自主地被牵引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苟坝会议的决策仿佛就在耳边回响,那是革命先辈们智慧与勇气的结晶,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险阻中坚守信念,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未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真正做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随后,我们走进了苟坝村的街巷,与当地的居民进行交流。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历史的自豪。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了解到了更多关于苟坝村的发展历程。曾经的贫困与落后在党的关怀和村民们的不懈努力下,逐渐成为了过去。如今的苟坝村,依托红色旅游文化这一支柱性产业,打造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展现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勃勃生机。

苟坝会议会址原为卢姓村民居住,为木质结构三合院。1935年3月10日至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苟坝召开,苟坝会议是红军长征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继遵义会议之后举行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成立了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中央新三人团(亦称“三人军事小组”),代表中央政治局全权指挥军事,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苟坝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巩固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核心地位,中国革命的红色火焰得以继续燃烧并最终走向胜利。如今,苟坝会议会址保留着原来的黔北民居风格,青瓦片、雕花窗、白粉墙等古老建筑见证着曾经的峥嵘岁月。这里还有红军医院、周恩来和朱德旧居、真理小道、马灯博物馆等众多相关遗迹,它吸引着人们前来参观,追寻那段激情燃烧的红色历史。苟坝村也因其丰富的红色文化和优美的田园景色,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获得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美红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诸多荣誉,我为我所看到的景象感到深深的震撼,也受到红军故事的鼓舞。

这一天的经历,让我对红色革命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红色革命精神,不仅仅是过去的荣耀,更是当下和未来的指引,它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也逐渐明确这次“三下乡”活动的意义,我会珍惜这次难得的实践机会,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通讯员 杜佳汶)

图为实践成员到达苟坝村合照

通讯员 张梦盈 摄

图为实践成员到达苟坝村参观时合照

通讯员 张梦盈 摄

图为正式出征集体合照

通讯员 廖远春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1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