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 赵居亮)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许多地方的传统文化特色正在消失。而非遗文化作为地方特色的重要体现,对其传承和保护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挖掘非遗文化价值和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同时秉持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崇尚与热爱。2024年7月13日,川北医学院党委宣传部学通社“寄情于堰,水韵共鉴”赴都江堰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位于都江堰市青城山镇的雅楠缘金丝楠乌木博物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探访活动,并对金丝楠乌木和茶染文化传承人朱睿进行了采访。
图为采访雅楠缘金丝楠乌木博物馆馆长朱睿
雅楠缘金丝楠木乌木博物馆,于2018年在都江堰市青城山镇落成,博物馆以金丝楠乌木为特色。金丝楠作为国家的二级保护植物,具有其独特性、稀有性、对环境生长的特性、木质的独特性、乌木形成的特性、及运用到生活中的历史文化,大众了解不多,博物馆项目的完成、使艺术馆更好的具有观赏价值、科普价值。此外馆内还有传统茶染手艺,青城茶染作为四川古老的传统手工艺,自古以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上午9点,川北医学院党委宣传部学通社“寄情于堰,水韵共鉴”赴都江堰乡村振兴促进团成员走进这座充满神秘与雅致的博物馆,跟随工作人员的讲解开始参观。博物馆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由序厅、东方神木金丝楠、传统匠人匠心雕刻工艺、室雅楠香鉴赏、佛缘金丝楠、精品艺术长廊鉴赏、文创交流等七个单元构成,全面展示了成都地区金丝楠乌木的文化历史和自然高雅的天府文化魅力。经过岁月沉淀的金丝楠乌木表面看上去就是一个墨黑如碳的木头,可将它雕刻出来就变成一件件艺术品,再经过打磨,则显露出岁月沉淀的光华。一件件精美的雕刻作品让人叹为观止,无论是细腻的线条还是生动的形象,都展现了雕刻师们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参观完博物馆后,成员们还体验了传统手艺茶染,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成员们陆续上手,一只只彩色的熊猫,一朵朵绚丽的花朵在棉布上慢慢显现,大家体验了茶染过程,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随后,实践团队有幸采访到了雅楠缘金丝楠乌木博物馆的副馆长兼非遗传承人——朱睿女士。朱睿女士给大家分享了自己与金丝楠乌木结缘的故事,向大家介绍了金丝楠乌木的特点。她讲到:“金丝楠乌木也被叫做东方神木,它这个树皮看起来跟其他的木头是完全无异的,但是切开以后,它有各式各样的花纹,这一点就特别像咱们中国人那种含蓄的感觉。”之后朱馆长又详细讲解了青城茶染这一传统技艺的历史、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她表示,青城茶染作为都江堰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并传承这一技艺。在采访中,朱睿女士还分享了自己在传承和创新方面的心得。她表示,传统技艺的传承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在保留其精髓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和创意,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于是各种文创产品应运而生。她说:“改革开放初南下打工的人很多,而如今家乡传统文化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机会,人口回流,他们把金丝楠木的枝桠做成各种周边产品,让周期长的金丝楠木拥有更多的价值,外出务工的人也通过金丝楠乌木,拥有了留下来生存的权利,推动了经济发展”。
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增强文化自信,也能成为乡村振兴的可靠支柱。采访最后朱睿女士也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来,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居亮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