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他长袍马褂站在滨海的舞台上,一桌一扇一抚尺,谈笑间引得全场捧腹;十六年后,他代表崂山区委宣传部,打着快板唱着歌,又回到滨海的舞台,传递着时代的声音。他是曲艺人瀛涛,也是青岛滨海学院2007级日语专业学生张明璐,或许你对这位老学长并不熟悉,但当年由他创办的露雲轩曲艺社你一定不陌生。
在校主持节目时的张明璐(右二)
张明璐(右)通过“中国梦·新时代·新使命”青岛市百姓宣讲团暨“学习强国”名师团巡回宣讲活动重回滨海舞台带来节目《城市更新唱新歌》
张明璐的曲艺之路缘起兴趣,又因坚持和努力而得以延续。年幼的他第一次从电视、广播中听到相声时,便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开始尝试着把刚听过的段子复述出来;小学二年级,在全靠自学的情况下,张明璐第一次登台表演说相声;上中学时,他以主持人的身份频繁在学校电视台上露面;来到青岛滨海学院后,张明璐迎来了厚积薄发的机会。
张明璐在校主持节目时的照片
“想成为一个好的曲艺演员,比起天赋,更重要的努力,表演能力都是在舞台上‘砸’出来的。”张明璐说道。而滨海恰恰给他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从初中便开始学习日语,拥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大学的课程学起来更是得心应手,于是便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社团活动上。“我在学校礼堂待的时间比在宿舍里都久。”从主持人艺术团到梦想剧团,张明璐经常性的在学校各大节目上担任主持、登台表演相声节目,并在2009年创办了滨海第一个曲艺类社团——露雲轩曲艺社。
毕业证颁发仪式上的张明璐(左)与高俊敏老师合照
大学四年的所有表演里,张明璐印象最深的就是校庆演出。“校庆文艺演出是每年排练次数最多、投入时间最长、最辛苦的演出,我们每个人都很卖力,竭尽全力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演出结束后,大家会在后台来一个大大的拥抱。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那种感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奋力做好一件事,辛苦也是一种幸福的享受。”
张明璐毕业时穿着学士服在校园里拍照留念
2011年,张明璐从大学的舞台上谢幕,此时正值德云社在年轻人中“爆火”,各类相声小剧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他们能做成曲艺社,我当然也可以。”怀着一腔热情与自信,张明璐不再满足于只把曲艺当做一项兴趣爱好,他要把自己的热爱做成事业,并且发展壮大。
2012年底,张明璐成立了瀛海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下设的“瀛海轩”曲艺社也正式揭牌成立。万事开头难,创业亦是如此,演员缺乏、资金不足等等问题压在张明璐肩上,但他的背后有一个坚固的“靠山”。2014年,青岛滨海学院向张明璐抛出橄榄枝,邀请他们公司成为第一批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企业。
学校为他们提供场地,并安排了一系列的讲座、论坛,在传播曲艺知识的同时提高“瀛海轩”的知名度,“瀛海轩”曲艺社高校巡演也自青岛滨海学院正式开启。
人生海海,张明璐在一艘“曲艺”之船上几经沉浮,对曲艺的热爱不减反增。在不断地学习和演出打磨中,他从一个爱好相声、快板的曲艺人,到传承京东大鼓、西河大鼓、藏马大鼓的传统曲艺文化传播者。如今的他,身上有了多个荣誉头衔的加持,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曲艺家协会“文艺两新”工作委员会委员......
他说:“我最骄傲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热爱的曲艺做成了事业。”
返校时,张明璐与校友林合照
滨海三十一年校庆上,表演节目的露雲轩曲艺社成员们
就在昨天,张明璐所熟悉的校庆文艺汇演的舞台又一次拉开帷幕,为滨海的三十一岁生日庆生,舞台上载歌载舞的滨海人展现出的青春风采一如当年,那不是张明璐,那不是张明璐吗?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