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片土地交换体温

发布时间:2025-07-30 22:5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岚 李莎桐   阅读 1.4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心得

与一片土地交换体温

半夏垂垂,槐序七日。我们的脚步走过一片藏在沅江旁的小镇,傍晚的江风裹挟着侗族清脆的银铃声轻拂我的衣摆,渔舟唱晚,孩童的欢声笑语犹在耳畔打转。在这个风一吹,田间的麦浪就会向土地行礼的三里村,乡野、清江湖在不知觉中就与我们的青春系上了一个名为“三下乡”的绳结。

我们是长沙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老屋焕新,砼筑乡韵”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怀化托口人民政府的七日,怀揣着在烈日下被凝结的青年梦想,我们渴望着用脚步丈量不曾见过的风景,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来。

图为团队在托口镇人民政府前的合照。通讯员 龙权 摄

古镇篇:青苔着笔千年信

我是宣讲组的成员,初至古镇,浓厚的历史古韵被阳光融洒在大地上,当我们驻足观望洪江古商城和黔阳古镇的历史建筑,街头晾晒的辣椒与摇扇闲聊的居民便也成了这份美景最好的点缀。顶着烈日,我们的脚步走过古镇的每一个角落,在实践开始之前,我们搜集了一系列有关于古镇建筑的资料,了解了这里沉淀千年的历史,对于如何真正做到老屋焕新也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与讨论。于是我站在镜头前,依着反复打磨了数次的宣讲稿诉说着这里的历史痕迹,可当我们真正看过那里的历史古建筑之后,便意识到了自己的宣讲文字是怎样的局限,远比不上亲眼见到那些被风霜吹打千年的城墙所带来的直观感受。

图为宣讲组成员在进行宣讲视频的拍摄。通讯员 龙权 摄

乡村篇:果香弥漫海上屋

次日的实践地点是在“海上侗寨”,我们乘着早上八点的游船摇摇晃晃的到达三里村,一下船,便看见了村口热情洋溢的村干部。三里村的果子生机盎然,正与头顶的烈日共同欢唱盛夏的赞歌。我们跟着笑语盈盈的村干部沿江走过了许多镌刻着侗族文化的民宿,路边也有许多看上去年代久远的老屋,每每看见都深感可惜,似乎穿过那段漫长的闲置岁月犹可见那些房屋原本的风韵。为了深入了解房屋闲置的原因与梗阻,我跟着调研组的朋友挨家挨户地敲门访谈,询问村民们目前对房屋闲置的看法与意见。虽然我们与村民存在一些语言不通的问题,但是他们眼中表露出来的信任与欣慰令我记忆犹新,那目光似乎能点燃无穷的青春力量,激励着我们以更饱满的热情去与这片萦绕着杨梅果香的土地交换体温。

图为团队进行社会问卷的调研活动。通讯员 李莎桐 摄

童创篇:稚手垒砌课堂魂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再一次站上“小小建筑家”的讲台,从长沙的金鹰小学走到托口的中心小学,我看见的始终是孩童们脸上真挚的笑容与眼神中对求知的渴望。我们将侗族大歌的音律与历史古建的乡韵融合成独特的课堂讲学,用有趣的憋气挑战带孩子们牢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课堂上有一个有趣的互动,让孩子们自己亲手去绘制心中的侗族建筑,我站在他们的身边,看着他们用简单的黑色中性笔勾勒出独属于自己的侗族建筑,每一个小孩心里似乎都有一个小小的建筑梦,他们勇敢地站上讲台,对着镜头讲说自己的心中所想,童稚而青涩的脸上是大大的骄傲和自豪。

正当我也举起手机想要记录下这一刻时,有一个腼腆的小女孩拉了拉我的衣角,“姐姐,我的画也画好了”,我看见了她眼中的胆怯和犹豫,笑着俯下身拍了拍她的肩,“你画的很漂亮,想不想也站上去展示一下?”,她眨着眼睛惊喜地望着我,像是在说“我也可以吗”,我拉起她站上讲台,鼓励她大大方方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当她勇敢面对镜头的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宣讲的意义,有些时候那些反复修饰的文字也许是华丽而优美的,但却很难表述出当下的感受,可就在我们亲身经历的这一瞬,普通而平常的鼓励却能给予人莫大的勇气与力量去突破自我。

图为“小小建筑家”课堂上团队志愿者引导学生画出心中的侗族建筑。通讯员 李莎桐 摄

“现在的大学生了不得,顶着啷个大太阳在外面晒。”这是这么多天我听过最多的话语,有时会觉得很辛苦,可当我们真正做到与基层同吃住共呼吸,在这个37°轻易就能中暑的盛夏,住在没有空调和只有坚硬的木板床的房间里时,又觉得这样的日子很充实。躺在那张铁质的板床上时就像身上的脊梁骨与脚下的这片土地相接,硌着生疼却又让人印象深刻,我记得身上硌出的数不清的黑紫淤青,记得第一天洗冷水澡时的鬼哭狼嚎,也记得初来乍到那天晚上看见漫天繁星时的欣喜雀跃,还有深夜和团队朋友的促膝长谈,那些值得我们怀念的每一个瞬间都深深地刻进我的脑海,成为我人生中珍贵的回忆。

所有人都睡在那张硬的让人想哭的木板床上,也像是用人类的37°体温去交换这片大地的37°赤诚,真真切切地感受泥土的重量和历史的古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7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