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大学子三下乡:垃圾分类,你我同行

发布时间:2023-09-06 17:57   来源:烟台大学      阅读 967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垃圾分类、节约资源、变废为宝,利国利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上海市志愿者的回信中就曾提到:“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烟台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绿色千里行”实践队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走进青岛,一起向绿而行!

垃圾分类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

垃圾虽小却牵连着民生,承接着文明。垃圾分类不仅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更是关系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件大事。作为全国绿色城市建设试点发展城市,青岛始终将绿色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最生动的底色,推动垃圾分类的践行。

7.7日上午,实践队来到市北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深入实地学习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以及垃圾分类的成果。

场管负责人首先向队员们介绍了垃圾分类的三个推行场地——社区、学校、公共区域并且分别讲解了社区、学校、公共区域三个地方不同的垃圾分类推行措施,以不同的方式宣传教育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此外,还进行了有关垃圾分类知识的详细讲解,实践队员们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的理解。负责人还同实践队员们讲到,青岛垃圾分类实践工作的成果,经过青岛市政府以及人民的共同努力,青岛垃圾分类已取得一定的成果,青岛的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提升了市容市貌,对青岛的城市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这项行动也造福了民生,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得到提升,加快打造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最后,队员们共同观看了垃圾分类教育片,直观地学习了垃圾分类知识。

 

图为队员们共同观看垃圾分类教育片。中国青年通讯员 罗凌奕 供图

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全民参与

垃圾分类是一项持久战,需要人人参与,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推进。青岛市为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推行“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居民在生活中践行“环保生活,低碳出行”的理念,在各个社区都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

7月7日下午,“绿色千里行”实践队为深入了垃圾分类社区工作,来到了湛山街道调研垃圾分类情况,盐城路社区与仰口路社区共同接待了本次调研学习活动。实践队员分别来到盐城路社区的海逸天成小区和仰口路社区的华侨新村二期小区进行实地调研。

海逸天成负责人向队员们介绍了本小区垃圾分类设置的设备以及实施情况,并带领参观了室外彩色宣传大屏幕、垃圾分类厢房和大厅宣传栏,详细讲解了如何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并带领队员进入到垃圾厢房参观垃圾分类情况。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垃圾分类箱房。中国青年通讯员 罗凌奕 供图

在参观完毕后,仰口路社区工作人员则继续带领实践队员参观了华侨新村二期的垃圾厢房并详细讲解了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成员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到社区垃圾分类情况。

 

图为负责人在向队员们讲解。中国青年通讯员 罗凌奕 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社会发展最动人的色彩。正所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为了绿色环保、低碳生活,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从点滴小事做起,践之于行,内化于心,秉持垃圾分类的理念,让绿色低碳成为简约生活的关键词。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雨后山间静谧,泉水清澈澄明,聆听大自然的乐章。美景固好,但要想维护这样的美景,就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都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当中。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从点滴做起,自觉成为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和践行者,秉持“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的新时尚,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石朝鑫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