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大学子走进泸县得胜镇,助力圆梦工程

发布时间:2023-07-13 23:01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   作者:彭玉   阅读 776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彭玉)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发展乡村教育,关注留守儿童,7月10日,西华师范大学的西华师大“悦读韵动”队来到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得胜镇文明实践所开展为期10天的暑期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从阅读、体育、自然教育、文化传承等方面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结合泸县当地非遗文化向小朋友们普及家乡文化,增进文化自信,从而推动文化下乡、体育下乡,提高乡村留守儿童的综合素养,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趣味生物,探索大熊猫的秘密

7月10日早,实践队员和小朋友们首先进行了简单的破冰行动,迅速拉近了队员和小朋友们之间的关系。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徐熹微队员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大熊猫科普课程,“像猫不是猫,眼被黑圈包,竹叶当食粮,珍贵又稀少”,她首先以一个幽默有趣的谜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争先恐后抢答,“是熊猫!”“是大熊猫,我在成都看过!”,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在徐熹微的生动介绍下,小朋友们了解到大熊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趣味知识,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并且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同时她还介绍了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告诉小朋友们由于国家高度重视大熊猫保护,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现在大熊猫的数量渐增,保护趋势向好。在课后交流时,一位酷爱大熊猫的小朋友表示,她很喜欢珍贵又稀少的大熊猫,她长大以后要保护大熊猫。

活力武术,增强体魄促成长

趣味生物小课堂结束之后,是活力满满的武术课,小朋友们欢呼雀跃来到户外场地,听从老师安排,站成数排,在武术专业队员的带领下,小朋友们先进行了简单的准备活动,而后两两搭配,学习武术动作。这套武术动作是由该武术专业队员结合泸县当地龙文化自创的一套拳法,这套拳法既简单易学又能强身健体,据了解武术课受到孩子们一致喜欢,他们纷纷表示要回家给爸爸妈妈表演。

据悉,泸县被命名为中国龙文化之乡,素有“千年泸县,宋韵龙城”之美称。泸县的龙文化内容丰富,主要包括龙舞、龙桥、龙雕。除此之外,泸县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坛彩龙。雨坛彩龙,是地处龙洞山的雨坛人设坛耍龙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圣物,曾多次参加各种大型庆典活动。鉴于此,实践队员结合宋祖英的《彩龙舞东方》,融合散打、龙形拳等武术编成一套既能防身又能健体的健身拳。


图为实践队员开展武术教学活动。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徐熹微 摄

智慧物理,搭建“最能承重”桥

上午的最后一堂课是益智物理课,来自物理学师范专业的队员赵俊杰提前准备了筷子等道具,他首先主要给高年级同学讲解了牛顿第三定律等物理原理,给低年级同学普及了重力、压力、摩擦力等基本知识,之后就分发材料,小朋友们分组合作进行搭桥实验。在活动过程中,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分工合作,各抒己见,一次次尝试搭建,又一次次失败,在各队员的帮助下,有的组搭建的桥成功承重了好几本书而有的组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小朋友们也不气馁,在成功组小朋友的帮助下,失败组的小朋友们也搭成了至少能承重一本书的承重桥。通过这个物理力学小实验,小朋友们不仅学会了团队协作和互帮互助,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整体开展效果较好。


图为实践队员与小朋友合作搭建承重桥。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邓朝鑫 摄


图为小朋友试验承重桥。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吴庆龄 摄


“阅慰心灵,运强体魄”。通过实践队员和小朋友们第一天的相处,大家初步认识彼此,同时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小朋友们进行了有趣、有用、有益的趣味活动,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经过第一天寓教于学的实践教学,实践队员将继续沿用这种教学方法,开展剩余9天的暑期实践活动,相信10天的暑期夏令营活动会对实践队员和小朋友们都收获颇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彭玉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