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校学子下乡:初日“破冰”行动,“武”起“验”收

发布时间:2023-07-13 22:15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   作者:邓朝鑫   阅读 816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3年7月10日,为帮助农村儿童实现阅读与运动并举的同时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儿童的动手能力,西华师范大学“悦读韵动”三下乡实践团队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得胜镇实践所和仁和村两个地方开展了以阅读、运动和实验为主的十余门课程。

制定实施“破冰”行动,迅速加强师生联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团队成员于7月8日到达实践地点,预留了两天时间实地考察授课环境。考虑到当地孩子年龄小(大部分为7-10岁幼童)不能迅速融入实践活动,与志愿老师建立深厚的联系,我们特地开展相关会议,制定“破冰”计划。

7月10号早上8点,团队分两路人马同时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的第一节课,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了解,让孩子放下对志愿老师的警惕心,真正把志愿老师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愿意把自己放心交给志愿老师为目的,所以并未开展正式的授课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孩子在课堂的主体性,所以在志愿老师的自我介绍过后便是孩子们丰富多彩的自我介绍。在这场介绍中,我作为主要的串讲人负责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维持现场氛围。第一次站上讲台,30双亮晶晶的眼睛望向我时,微微颤抖的手仿佛在一瞬间镇定了下来,心里也瞬间涌满了勇气。关于孩子们的自我介绍方式,我放弃了原来的挨个介绍,而是根据衣服颜色不同、有无佩戴眼镜、坐姿是否挺直、与旁边孩子是否熟悉采用单人、双人、四人等自我介绍或互相介绍的方式增加趣味性,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自愿参与到我们的自我介绍环节。最后还余下三个孩子的时候,我采用三人“剪刀石头布”的方式决定上台顺序。每个孩子在介绍完自己之后,我将手中的粉笔递给他们,无论是害羞的活泼的、年龄偏大的偏小的,都一笔一划认真写下他们的名字。当三十个名字全部写在黑板上同志愿老师的名字挨在一起时,仿佛孩子们和志愿老师的心也连在了一起。最后我们以玩游戏的方式结束第一节课的“破冰”行动。一堂课开展得好不好,主要看学生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而要把一堂课开展好,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建立同孩子之间的深厚联系。在“破冰”行动结束后,明显感觉到刚进教室时孩子的拘谨变为轻松,情绪也由低落变得高涨。我始终认为老师和孩子不是分离的,而是相互促进、彼此联系的。


图为“破冰”行动开展过程中孩子写自己的名字。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邓朝鑫 摄

长期散打教习,坚持以“武”强身

“破冰”行动后迎来了孩子们的第一节武术课。考虑到夏季的炎热,团队把武术课安排在上午的第一节课程或者第二节课程,这样既能满足孩子们学习武术的强烈愿望又不至于太过炎热导致中暑。武术由体育学院专门学习武术的队员担任,在散打的基础上结合地区非遗“得胜花灯”的韵律以及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进行改编。孩子们在接触武术时个个都很兴奋,我作为协助队员同孩子们一起实操也沉浸在学习武术的快乐中。毕竟谁没有一个武术梦呢?此外,节奏鲜明,动作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学会。10天的课程里,我们每天都有安排武术课程,为的是通过一种周期性的教学,激发孩子的运动意识。“身体是一切事物的本钱。”孩子作为祖国的花骨朵,我们更应该让孩子们身体健康,茁壮成长。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教习散打。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熹微摄

开展趣味物理实验,增强孩童动手能力

在农村地区,由于资源的匮乏,孩子们缺少动手实验的机会。我们团队把实验作为我们的一大特色,利用简单的材料让孩子们体验到物理实验的神奇和乐趣,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在课程中我们采取四人一组,由主讲志愿老师带领,其它协助队员参与到孩子们的分组中,与孩子们一起进行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孩子们的实验意识,提高了孩子动手能力,也加强了志愿老师同孩子之间的联系。


图为团队成员与孩子协作完成物理“搭桥”实验。中国青年网邓朝鑫 摄

一天的课程结束,孩子们礼貌的话语“老师再见!”和脸上扬起的笑容都给我无比大的勇气。我喜欢看他们认真听课时挺直的脊背,回答问题时昂扬的精神以及那眼中闪烁着的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光。太阳的炎热抵不住师生的热情,且以全身本领试课堂,领孩童向未来!(通讯员 邓朝鑫)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邓朝鑫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