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学子三下乡:以法笃行,乘梦飞扬

发布时间:2023-07-12 23:04   来源:广州新华学院   作者:朱雪琳   阅读 958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在我国已公布的“八五”普法规划中,明确规定了法制宣传教育的六项重要内容,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等原则健全全民普法工作体系,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强调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进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扎实有效开展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扬法远航”社会实践队将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黄槐镇中心小学开展“鹿鸣学社”普法支教活动。此次支教计划开展宪法宣讲课、普法教育课、非遗宣传课以及兴趣课。



在宪法宣讲课程中,实践队队员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阐述了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介绍了宪法日及其由来,并且以互动教学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宪法典中的内容。哗哗的翻书声,跳动的字符,同学们在专注地翻阅宪法典,并思考宪法与自己的联系,实践队队员们热情、耐心地为他们答疑解惑,让法律知识惠及每一个绽放的花蕾。



阳光洒满教室,法治浸润心田。在第一节课的宪法理论知识讲解后,为了更好地培育同学们的法治思想,队员们通过播放普法视频,用具体的案例使他们切实地学到能够保护自己的法律知识,同时能够感知法律的约束力。普法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双向的奔赴成长,实践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希望他们能够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真正地做到扬法远航。


午时两点,炙热的阳光透过绿茵洒下来,在知了的声声叫唤中,“扬法远航”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和黄槐镇中心小学的同学们顶着烈日,准时到达课室,满怀期待地准备开启下午的学习之旅。

首先迎接同学们的是实践队队员精心准备的非遗介绍课。在本课程中,实践队结合兴宁市的特色文化,着重为同学们介绍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州客家山歌、席狮舞、五华提线木偶、兴宁竹板歌等。队员们通过介绍各非遗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使他们主动接受、学习关于非遗的知识。


梦想,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人生指引灯。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梦想的重要性,明确人生目标,队员们在最后一节课为同学们带来了“放飞梦想”主题课。首先,队员们为同学们阐述了梦想的重要性,并引导同学们将梦想写在纸上上交,然后抽取部分纸条,邀请被抽取到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梦想。同学们用稚嫩的声音说出自己的梦想,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希望同学们不因时间的流失与琐事而烦恼忧愁,历经千帆归来,仍然能够带着最初的梦想大步往前走。


“叮铃铃…...”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日落黄昏,太阳给大地洒下一片金色的余晖,这也宣告着“鹿鸣学社”今日支教课程圆满结束,相信同学们经过一天的学习,也收获了满满的干货。希望同学们调整好心情,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明天的课程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宇翔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