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九月的阳光洒满校园,2025级新生杨小凤拖着行李箱,带着一丝青涩与无限的憧憬,踏入了大学的校门。军训的号角随即吹响,这不仅是对意志的磨练,也成为了她大学生活的第一个舞台。就在这片挥洒汗水的绿茵场上,她的故事,悄然开始了新的篇章。
军训期间,旅航学院举办的“致青春,展风采”——新生风采展暨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为新生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展示平台。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活动在线上举行,要求参与者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照片与故事,以此吸引公众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杨小凤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创意形式。她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才艺展示上,而是将镜头对准了自己和那个遥远的群体。她发布了一张照片:一面是军训时期的校园风景;另一面则是通过意象表达的留守儿童——一张空着的书桌、一盏昏黄的旧台灯、一个望向窗外的小小背影。她在配文中写道:“我们身处不同的‘操场’,却同样在为更好的明天而努力。我的汗水为梦想,他们的守望需要被看见。”
这组充满巧思与温度的作品迅速引发了广泛共鸣,在社交平台上积累了极高的热度,并最终为她赢得了一等奖的荣誉。这次成功让她深刻体会到,在这个数字时代,创意与真诚相结合,可以迸发出巨大的公益能量。
获奖的光环并未让杨小凤停下脚步,反而激励她更积极地探索大学的无限可能。她深知,大学生活是一幅需要亲手绘制的多彩画卷。
“这让我明白,‘关爱’这个词,可以通过一根网线变得具体而真切,”她说。
在专业学习上,她同样孜孜不倦。尽管她没有任何舞蹈基础,但是在专业形体课上,她依旧紧跟老师节奏,尽量做好,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青春感悟:从“我”到“我们”的蜕变
回顾入学以来的这段时光,杨小凤感慨良多。她认为,大学带给她的最大改变,是视野的拓宽与责任的觉醒。
“获得一等奖,是对我尝试用新方法表达关爱的一种肯定。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完成了从‘我’到‘我们’的思考。”她分享道,“以前,我更多地关注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现在,我开始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成长与社会连接起来。我的专业、我的兴趣,都能成为服务社会、温暖他人的工具。”
她表示,大学就像一个广阔的试验场,允许她去尝试、去失败、去创造。“未来,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连接者’——用专业知识连接旅程,用真诚善意连接人心,用创新的方式连接需要帮助的角落。”
杨小凤的故事,是无数2025级新生的一个缩影。她的大学初章,写满了探索、尝试与感悟。她的脚步坚定而清晰,正如她所言:“青春是一场奔赴,我愿步履不停,心向远方,让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闪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00后退伍医学生街头勇救晕倒老人,用责任与专业诠释培华育人初心
影爱相携,助残筑梦:以影像艺术赋能,筑残健共融之桥
绿意与红心交织,专业与服务融合 —— 青大“语惠桑榆”走进社区治理第一线
湖南大学学子推动中非美食融合 驻非使馆建言献策助文化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