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的晨光中,一曲悠扬的"花儿"划破天际,不仅唤醒了沉睡的群山,更唤醒了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在青海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正与新时代的发展需求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当古老的歌谣遇见现代的助农理念,当深情的吟唱邂逅优质的农特产品,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美丽交响正在这片热土上激情奏响。这不仅是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实践,更是文化赋能产业发展的生动诠释,展现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的独特魅力与强大生命力。

▲图为花儿会
▲图为“河湟花儿”
文化赋能,唱出农产品新天地
"红彤彤的辣椒满山岗,好似那朝霞落地上;辛勤的人儿歌声亮,幸福的生活比蜜长……"在循化县的一场"花儿助农"直播活动现场,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传承人张存秀的即兴演唱,让屏幕前的观众既领略了传统艺术的魅力,也对循化辣椒的优良品质有了深刻印象。这正是青海省创新推出的"非遗+助农"模式的生动缩影。通过将"花儿"演唱与农产品推介相结合,循化辣椒、青稞酒、胡麻油等一批具有高原特色的农产品,正借助文化的力量走出高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图为农户增收
▲图为循化辣椒大丰收
创新融合,打造特色发展模式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当地政府的积极推动下,"花儿+助农"模式已形成多种创新形式:(一)打造主题特色产品。将"花儿"歌词、曲谱等文化元素创新性地运用于循化辣椒、青稞酒、胡麻油等农产品的包装设计,让每件产品都成为传播青海文化的载体。(二)开展沉浸式体验活动。在农产品展销会、乡村文化旅游节等场合设置"花儿"对唱环节,让消费者在欣赏非遗表演的同时,能够现场品尝和购买特色农产品。(三)创新数字营销方式。组织创作了一批以推广农产品为主题的"新花儿"歌曲,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传播,实现了文化传播与产品推广的双赢。

▲图为花儿与助农相结合
多方共赢,助力乡村振兴
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为农产品开拓了销路,也为"花儿"的传承注入了新活力。在过去当地居民唱'花儿'多是自娱自乐,现在我们的歌声可以帮助乡亲们把产品卖得更好,觉得特别有价值。"花儿"传承人马明德表示,随着"花儿助农"活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触和学习这项传统艺术,非遗传承队伍不断壮大。据统计,今年以来,通过"花儿+助农"模式带动的特色农产品销售额已突破千万元,参与农户户均增收超过3000元。这种创新模式真正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图为传承花儿
前景广阔,谱写发展新篇章
有专家认为,青海"花儿"与特色农产品的深度融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这种模式既保留下了非遗的本真性,又拓展了其当代价值,实现了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未来,青海省将继续深化"非遗+助农"模式,打造一批"花儿助农示范基地",开发更多融合"花儿"文化元素的农特产品,让这朵千年艺术之花,在乡村振兴的广袤田野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图为“花儿”带动经济发展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青海"花儿"与乡村振兴的这场美丽邂逅,已然超越了简单的文化搭台、,升华为一场深刻的文化自觉与发展变革。在这片被歌声浸润千年的土地上,我们看到循化辣椒的火红、青稞酒的醇香、胡麻油的清亮,都在"花儿"的旋律中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图为传承人演唱“花儿"
千年"花儿"将继续在乡村振兴的广袤舞台上绽放新声,唱出农牧民更加幸福美满的新生活,奏响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时代和声。这不仅是一曲乡村振兴的赞歌,更是一幅文化自信的生动图景,必将在这片壮美的高原上续写新的传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任雨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