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美徽乡,弦歌悠长。迎着骄阳,怀着一份敬畏与激动,7月10日中午12点,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赴宣城“皖美徽乡”乡村振兴智慧赋能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9位成员在泾县站集结完毕.
刚出高铁站,就看到了溪头村第一书记周德虎耐心等待的背影,周书记专程来到泾县站迎接暑实队伍,对团队成员表示了欢迎与欣赏。在周书记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赶往预定的民宿地点办理入住。周书记默默地为大家买了丰盛的午餐,团队成员深感书记对暑实团队的重视,对村发展的期盼。大家和周书记一起用餐,在用餐时简单交流了溪头村的需求与团队可提供的服务,并简单安排了团队成员的任务分工与实践方案。窗外是碧草青山,山林间鸟鸣不断,在这样的清新自然环境中,一场青年学子与村第一书记的对话正深入展开。周书记热情地与团队成员交流对接,同时指出了溪头村发展的前景和不足之处,希望能够借乡村振兴专项对接的机会与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在未来几天的实践中为村落做好文化宣传的工作,也希望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当代青年学子在乡村文化振兴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团队成员也纷纷表示将利用好自己的专业优势,学有所用,积极响应溪头村发展需求,为溪头村文化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图为团队成员与周德虎书记交流溪头村村情。安徽师范大学徐本林提供。
在简单的休整后,周书记带领3名团队骨干及1名摄影师先行前往溪头村村民委员会与溪头村党委书记胡宁愿就接下来几天的活动安排展开详谈。在和胡书记的交流中,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了目前溪头村在文旅宣传方面的相关情况。溪头村作为中国传统古村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环境,村史悠久,但由于溪头村史过往的流传方式主要是村民的口口相传,同时近代因战乱等原因村史传承受到极大破坏,给溪头村村史的整理宣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以至于溪头村村史一直以来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团队此次工作的重心正在于此,经过团队成员集思广益,并且与村干部交流讨论,拟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搭建线上村史馆,整理归纳现有村史资料,并通过采访溪头村老人,挖掘溪头乡情村史,以微信推文的形式为溪头村村史作出整理与宣传,更好地推动溪头村文化建设工作。胡书记也表示村两委将尽力帮助团队联系溪头村老人、木梳工厂负责人以及龙坦胡氏后人,为团队进一步了解溪头村的乡情村史做好保障工作。
图为团队成员与胡宁愿书记与周德虎书记交流线上村史馆建立方案。安徽师范大学徐本林提供。
团队成员也希望通过搭建线上村史馆,讲述村史演变,传承文明乡风,推进溪头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这个线上村史馆不止停留在这短短几日的实践过程中,而是将利用师大学子专业素养为现代村史整理搭建符合溪头村发展需求的大框架,后期将作为溪头村不断更新,成为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乡愁博物馆”,成为留住乡情、凝聚人心的“加油站”,成为体验民俗、发展旅游的“纪念馆”,也将为溪头村乡村振兴建设注入新的历史内涵与新的发展动力。
图为团队成员帮助村委开通微信公众账号。安徽师范大学徐本林提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玥羽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