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学红筑湾区青年队|访红迹悟初心,传文脉践使命

发布时间:2025-08-13 11:3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雅彤 何筱彤 廖碧君 梁海韵   阅读 7.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 年,中国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遵义会议召开 90 周年等重要红色历史事件的纪念。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近日,佛山大学红筑湾区青年队的20余名青年学生,踏上了前往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上金瓯社区松塘村的征程,走进区梦觉故居及生平事迹陈列馆,开展 “访红迹悟初心,传文脉践使命” 主题走访学习活动,在革命先辈的足迹中探寻 “初心”的深刻内涵。

史料钩沉:革命先驱的奋斗轨迹

“岁月峥嵘担国事,情怀久远润家邦。” 区梦觉故居门口的这幅对联,笔锋刚劲中透着细腻,恰似其主人刚柔并济的风骨。步入简朴的厅堂,泛黄的老照片定格了她投身革命的青春身影,历经沧桑的旧式家具陈设,静默中映射出她“追求进步、心系家国”的赤子初心。


图为陈列馆内实景 陈睿思供图

移步生平事迹陈列馆,区梦觉生前使用的办公桌椅、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和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证等珍贵文物,尤为引人注目。这些文物,将队员们带入了她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奋斗不息的光辉岁月。从学生时代积极传播革命真理的热血青年,到白色恐怖下坚守地下战线的无畏战士,再到新中国成立后投身妇女解放与教育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区梦觉的一生,始终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书写了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生动篇章。

图为陈列馆内实景 林家浚供图

图为陈列馆内实景 冼文浚供图

乡音见证:公仆本色的永恒印记

“她总讲‘群众的事比天大’,这句话我们记了一辈子。” 在区梦觉故居外的百年榕树下,一位白发苍苍的乡邻告诉青年们。这乡音里的朴素话语,比任何史料都更能传递出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情深。

图为队员采访村中老者 文麟翔供图

树荫下的闲谈间,老人们口中的“区大姐”形象逐渐丰满鲜活——她,不再是历史文献中的一个名字,而是那个 “走街串巷关心妇女生活”“办学堂让穷孩子读书” 的贴心人。这份来自基层的集体记忆,正是对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最生动的诠释。

图为队员调研走访村民 苏佳涵供图

历史细节映照公仆本色,晚年的区梦觉同志心系桑梓,多次返回松塘村。她不仅积极联络港澳同胞与海外侨胞,为家乡早期引资穿针引线,更时常轻车简从前往村中小学,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与教育。

乡邻的口述与翔实的史料,为青年们勾勒出一位信仰坚定却又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共产党人形象,也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到革命精神的伟大,既在于惊涛骇浪中的舍生取义,更蕴藏于平凡岁月里对人民福祉至死不渝的牵挂——这正是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精神践行:红色基因的当代转化

区梦觉 “无私奉献、担当为民” 的精神,成为队员们行动的灯塔。在她的爱国情怀引领下,队员们开启了为期两周的实践行动:

图为队员在讲解区梦觉事迹 廖碧君供图

在 “佛山十大传统文化传播” 义教中,队员们与百东村村委会携手共创,以 “忠义”文化开篇,将当地故事融入传统文化教学。讲 “忠义” 时,他们结合区梦觉两次入狱宁折不弯的气节,让孩子们明白:这份精神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革命先辈用热血践行的准则。从龙舟文化体验到非遗技艺传承,传统文化以鲜活方式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种子。

图为队员在讲解佛山传统文化课程 曾智丽供图

传承之路:初心使命的时代回响

"革命先辈留下的不仅是历史,更是未来的行动指南。" 在区梦觉生平事迹馆的结语部分,队员们深刻感悟到:这位历经建党、抗战、建设时期的老党员,其精神内核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从发动妇女解放到推动乡村振兴,从坚守地下战线到参与国际妇女运动,她的实践为青年树立了 "胸怀国之大者" 的典范。

图为队员们与义教学子合影 陈思怡供图

从史料研读、乡音聆听,到实践行动,红筑湾区青年队完成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淬炼。他们明白,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刻,而是要像区梦觉那样,在时代浪潮中找准坐标,让 "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的百年夙愿在实干中落地生根。当青年们再次走过故居门联时,那笔锋间的力量,将化作他们迈向未来的坚定步伐。

撰文|何筱彤 廖碧君 梁海韵

图片|红筑湾区青年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雅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5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