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科普·铸魂——南京邮电大学“信火疆传”实践团赴新疆开展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12 21:14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1.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七月,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信火疆传"实践团奔赴新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聚焦红色通信传承与兵团精神学习,重走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在科普教育、田间实践与历史寻访中体悟时代担当。

思想铸魂定航向

启程之际,实践团召开动员会,黄莹老师组织观看专题纪录片,深化思想认识。成员们学唱经典歌曲《边疆处处赛江南》,在激昂旋律中感悟新疆各族人民建设家园的奋斗历程,为深入服务边疆厚植情感基础。

科普润心育新苗

在一〇三团,实践团为儿童带来生动通信科普课。团队成员设计"神奇的纸杯电话"活动,讲解原理并指导制作,分组竞赛现场气氛热烈。在趣味互动中,成员们不仅悄然播撒科技探索的种子,更希望能为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关于“通信”的种子,激发他们对信息世界的兴趣和探索欲, 期盼这颗种子能生根发芽,引导他们未来走出大山,用知识建设家乡、建功西部。 随后,结合《老军垦》纪录片观影,成员以通俗语言阐释兵团精神内涵,引导孩子们理解"艰苦创业"与"无私奉献"。孩子们积极参与"我心中的兵团"邮票设计,用画笔描绘家乡的壮美图景与未来憧憬。活动通过问卷收集青少年对兵团精神与通信发展的认知反馈。

田畴躬耕识艰辛

实践团成员深入哈密瓜田开展实践研学。在瓜农指导下,成员们俯身采摘,亲身体验丰收喜悦与劳作艰辛。访谈中,瓜农们分享选育技术、市场经验及政策感受,朴实话语传递着对土地的深情与新时代兵团人的实干精神。团队还参观了记录兵团农业奋斗史的"知青馆",透过珍贵史料了解知识青年在哈密瓜等作物引种推广中的艰辛付出,深刻感受科技兴农力量与兵团精神的代代相承。

对话峥嵘悟初心

怀着崇敬之心,实践团拜访了老军垦战士牛云华与高厚生。牛云华老先生家中满墙的奖状勋章,无声述说着拓荒年代的忠诚与坚守。忆及住地窝子、人拉犁开荒的岁月,老人目光灼灼,坦言是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初心支撑他们扎根最艰苦的边疆。他殷切寄语青年学子不忘使命,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高厚生则分享了将江南稻种引入戈壁的农业推广故事。当读到实践团来信中"愿承志开拓数字边疆"的志向,老人欣慰鼓励青年以真才实学服务国家。泛黄书信与闪亮勋章并置,无声见证着两代人精神的接力。聆听着前辈们筚路蓝缕的故事,成员们深受震撼。 “老战士们用青春和汗水铸就了今天的边疆,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纯粹信念,让我们深感肩上的责任之重,也更加坚定了用所学知识服务边疆、建设祖国的决心。”团队成员杨智感慨道。

街头问卷探新径

带着前辈嘱托,实践团走进社区开展《通信技术视角下的兵团精神代际传承研究》问卷调查。居民踊跃参与,围绕通信技术传播效果、青年喜好的传承形式等展开讨论,为红色基因在信息时代的有效传递提供了现实思考。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信火疆传"实践团的新疆之行,将理论认知、科技实践、历史寻访与基层调研紧密结合。完成《通信背景下兵团精神代际传承》调研报告——解码红色基因传承密码; 完成“兵团记忆”文创矩阵:书签、主题明信片、帆布袋、搪瓷杯——让历史触手可及;完成一堂“沿着总书记的脚步看兵团”思政课录制。团队成员在服务奉献中锤炼本领,深刻体悟兵团精神在新时代的磅礴力量。这场生动的社会实践,激励着青年学子以专业知识投身数字边疆建设,将个人成长融入边疆发展与国家需要的壮阔征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3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