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曾诗滢)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7月25日 - 7月28日,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新青年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前往屏南县多地,开展了红色研学实践活动。在此次活动中,队员们走访了多个红色地标,聆听了诸多革命故事,在沉浸式的体验里感悟信仰的强大力量,从中汲取不断奋进的动能 。
图为实践队员在红色研学实践活动中合影留念
7 月 25 日,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新青年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赴屏南县,走访红色文化展示馆与新四军纪念碑,在历史回响中汲取力量。
清晨的红色文化展示馆内,庄重氛围裹挟着历史厚重感。队员们在馆长引导下,于敌后斗争展区凝视文物与图片,仿佛看见先辈在枪林弹雨中为民族解放冲锋的身影。另一展区里,古田县粮食局赠言等物品,诉说着革命时期各方为国家发展的付出。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深切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深谋远虑,不时交流感悟,立志传承精神、报效国家。
午后,烈日下的新四军第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庄严肃穆。广场出征浮雕再现战士奔赴战场的英勇,基座英烈姓名石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队员们轻抚碑上名字,向英烈致敬。馆长讲述部队组建、北上抗日及浴血奋战的事迹,让大家仿佛亲历那段峥嵘岁月。先辈舍生取义的精神震撼人心,深深烙印在队员心间。
此次活动让队员们近距离触摸历史,深刻理解红色文化价值。他们汲取奋进力量,坚定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将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图为实践队员在馆长的讲解下参观红色展示馆
7月26日:传承英雄精神,筑牢爱国之魂——走进陈祥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屏南县下山口村,陈祥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静静伫立。踏入基地,庄严肃穆氛围扑面而来。珍贵照片、承载回忆的实物,勾勒出陈祥榕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从少年青涩到携保家卫国梦参军,家书里藏着对家人思念与对祖国深沉的爱,头盔上“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更是一生信仰的深情告白。讲解员饱含深情讲述2020年6月中印边境冲突,陈祥榕与战友们面对外军挑衅,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土的英勇事迹,让队员们热泪盈眶。“以前在新闻里了解烈士事迹,如今近距离感受,才懂‘清澈的爱’分量!”一位队员感慨道。参观影片环节,喀喇昆仑高原上的坚守、界碑旁的承诺,让大家明白:英雄精神从未远去,中国军人赤诚始终如一。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陈祥榕烈士生平故事
7月27日:重走红色初心路,青春践行报国志——瞻仰革命烈士陵园。青松凝泪,翠柏含悲。实践队员肃立屏南县革命烈士陵园,默哀追思,缅怀先烈热血忠魂。陵园中,先烈精神震撼心灵,让队员们对青春担当与责任有了新领悟——以青春之名承遗志,让红色基因融入步履。驻足革命烈士名录前,全体队员鞠躬致敬,捡拾先烈未竟理想,播撒“为国为民”种子;丈量精神传承坐标,让“自强不息”基因融入实践。走进屏南红色文化长廊,三百群众护伤员、二十村落支前等故事,诉说着屏南人民为革命无私奉献、英勇无畏的崇高精神,激励队员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
图为实践队员在革命烈士陵园追怀先烈
7 月 28 日,实践队员探访红色旧址与文化艺术中心。
上午,队员们走进 1938 年新四军六团团部旧址。历史照片、革命文物与史料,勾勒出屏南抗日救亡作为及新四军六团抗日历程。斑驳砖墙、泛黄文件诉说壮阔革命史,队员们深切感受先辈为民族解放挺身而出的信念与精神。
随后的文化艺术中心,融历史记忆与文化创新。队员们见证历史与现代交融,感知文脉延续,更懂传承深意。
此次探访,队员们体悟先辈担当,感知文脉力量,坚定传承历史、延续根脉的决心。
午后,清代古民居修复而成的薛府文化艺术中心,见证“濒危建筑重生”:2017年抢救性修复后,既保留传统建筑特色,又融入图书馆、文创空间实现古今融合。队员们翻阅典籍、体验手工艺,在古色古香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图为实践队员在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前参观
活动尾声,实践队开展总结分享会。队员们交流心得,一致表示:新时代青年既要传承红色基因,更要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让革命精神、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撰文 | 王楠婧
图片 | 陈舒怡 李妍霓
审核 | 陈扬峰 王李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诗滢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