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5日讯(通讯员 李彦伯、司彦彤)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五色吉林”中的“红色吉林”为核心,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25日至26日,团委书记齐柠宇带领“吉风润乡,源梦辽源”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赴辽源市开展“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吉风润乡,源梦辽源”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站:辽源市博物馆,追溯历史文化脉络
7月25日上午,实践团队首先来到了辽源市博物馆,它坐落于龙山区南仁东广场西南角,是一座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队员们在馆内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厅。在历史展厅,大家通过丰富的文物和详实的史料,系统地了解了辽源地区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历史演变,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专注凝视玻璃展柜里的展品,在安静有序的博物馆空间,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
▲实践团参观历史展馆展柜
在民俗展厅,精美的民间手工艺品、传统的生活用具以及还原的民俗场景,生动地展现了辽源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让队员们大开眼界。他们表示,这些展品不仅让他们对家乡的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更激发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实践团参观民俗展厅
第二站:辽源市二战盟军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铭记抗战历史
7月26上午,实践团来到了辽源市二战盟军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该展览馆位于辽源市西安区人民大街4907号,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队员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参观了馆内展出的1000余幅史料图片和200余件文物,其中包括出土的日式生活用品、日本指挥刀、日军中将的晋升徽章,以及英军中将珀西瓦尔的战地日记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和图片,真实地再现了二战期间盟军战俘在辽源的那段悲惨历史,也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来之不易。
▲实践团跟随讲解员参观展品
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解说,不时驻足观看,相互交流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同时也要努力学习,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随后,学院团委书记齐柠宇与展览馆馆长签约结对共建协议,希望进一步加强合作,搭建爱国主义教育新平台,让更多青年学子能够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学院团委书记与展览馆馆长签约结对共建协议
第三站:辽源矿工墓陈列馆,感受先辈奋斗精神
7月26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了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辽源矿工墓陈列馆。该陈列馆位于泰安大路5048号,是依托辽源矿工墓遗址建设的一所专题陈列馆。辽源矿工墓是日本侵略东北、疯狂掠夺煤炭资源、奴役残害中国劳工的重要历史遗存,见证了日本殖民者的野蛮与残暴。
▲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实践团探访辽源矿工墓陈列馆
队员们参观了炼人炉馆、尸骨棚遗址和死难矿工纪念碑,通过陈列的照片、文物以及讲解员的详细介绍,了解了当年矿工们所遭受的苦难和悲惨遭遇。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被先辈们顽强的抗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所打动。纷纷表示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奋斗精神,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团参观展馆文物和历史照片
此次“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未来,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耕品牌建设,助力学院内涵发展,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在实践中成长成才,促进红色文化在青年一代中的传承与弘扬。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彦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