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映初心,八月风禾赴新程。向日葵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完成红色文化专题调研后,于七八月间有序铺开暑期支教工作。团队衔接前期调研积累的实践经验,为当地学生带来涵盖文化知识讲解、红色故事分享、兴趣素养培育等多方面的陪伴式教学。此次行动始终以践行青年担当为出发点:通过精准对接学生假期学习需求,针对性补充区域暑期教育资源,既让孩子们在充实的夏日时光里收获知识启迪与成长力量,也为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注入青春动能,让初心在七月的热烈与八月的从容中始终闪耀。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当地负责人合照
当前,不少地区的青少年在课业复习之余,对课外知识拓展、兴趣潜能挖掘的需求日趋强烈。然而,与之相适配的特色教育资源供给尚存短板,优质教育服务的覆盖广度与深耕深度亦有提升空间——这一现实差距,正为社会力量参与暑期教育工作提供了精准切入的契机。
值此背景,实践团以“提升知识技能学习”为核心方向开展暑期支教。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愿以专业所长填补当地暑期教育资源的缺口,同时将红色文化素材转化为鲜活生动的教学内容,既为孩子们送去知识的滋养与陪伴的温暖,也让红色基因在课堂的互动中自然传承,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青春支教承薪火 红色基因润童心
为让红色教育兼具温度与实效,团队前期下足了精细筹备的功夫:课程设计紧扣“知识赋能与精神培育”双重目标,从红色史料的筛选、教学方法的创新到互动环节的设计,每一步都经过反复研讨。团队特意避开枯燥的理论宣讲,而是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与少年儿童生活经验相联结的元素,将厚重的历史转化为孩子们能理解的语言,把抽象的精神内涵融入具体的活动体验,创新性地构建起红色文化专题传承特色内容,让红色基因能在孩子们心中自然萌芽。
红色教育系列课程成为支教活动中最鲜明的亮点。实践团深挖红色资源,精心打造了沉浸式育人课堂:“红色家书诵读”活动中,学生们深情朗诵革命先辈跨越时空的亲笔信笺,在纸页泛黄的字迹里触摸炽热的理想信仰,于朴实话语中体味家国抉择的千钧之重,潜移默化涵养拳拳赤子情怀;“红色故事分享会”现场,团队成员以饱含激情的讲述重现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等撼人心魄的事迹,当少年们听到先烈舍生取义的壮烈抉择时,眼中泛起热泪,拳拳报国之志如星火燎原;经典红歌教学环节,《歌唱祖国》《映山红》的激昂旋律在校园回荡,孩子们放声高歌,铿锵有力的节拍振颤胸膛,稚嫩而坚定的歌声不仅传递着跨越时代的革命精神,更在血脉深处深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信念火种。红色教育的三棱镜,从情感到精神再到信念,立体化锻造了新时代少年的精神脊梁。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学生们讲解红色历史
多彩课程绘暑夏 支教深耕育新苗
支教过程中,实践团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导向,结合前期掌握的学生情况,有序开展多元教学活动,让知识传播与价值引领同步推进。
在文化知识教学方面,实践团着力于学生基础学科能力的巩固与提升。语文课聚焦经典篇目赏析与写作指导,夯实语言基础;数学课借助趣味例题解析难点,激发逻辑思维;英语课结合生活场景设计互动游戏,破除语言学习门槛;化学课则通过基础原理讲解与简易实验演示,点燃学科兴趣;同时启动“一对一答疑”作业辅导,精准解决暑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整个学科教学过程既注重知识点的透彻讲解,也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梯度,实现个性化指导,切实兼顾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在探索实践中拓展课堂边界。实践团精心设计了泡泡龙实验、海底的蓝色小石头等趣味科学实践课,巧妙利用生活化材料演绎科学奥秘,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深度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与好奇心。此外,团队还特别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围绕暑期高发的交通、防溺水等安全隐患,通过真实案例剖析和情景模拟演练,有效提升学生的风险辨识能力与自我保护意识。
多样化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暑期生活,更实现了知识补给、精神滋养与能力培养的多重目标。不少学生表示:“红歌课和实验课特别有意思,既能学到东西,又能感受到不一样的课堂氛围。”
图为实践团成员给学生讲课
以支教之行赋能 用点滴之力添彩
此次支教活动期间,实践团通过日常教学互动发现,当地学生对课本以外的拓展性内容表现出较高兴趣,科学启蒙、文化体验类活动参与积极性较强;同时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方法、学科难点突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引导需求。这些观察为支教工作的精准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结合实际需求,支教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通过常态化学业辅导,协助学生有序推进暑期学习计划,为其解答学科疑问;依托团队特长开设特色课程,涵盖自然认知、红歌学习、趣味表达等领域,为学生提供多元学习选择。这些举措得到了学生及当地相关方面的认可。
对学生而言,学业辅导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点,提升暑期学习效率;特色课程则拓展了他们的认知边界,使其在实践体验中增强动手能力与表达意愿。有学生表示,这些课程让自己接触到了平时课堂上较少涉及的内容,收获颇丰。 对实践团成员来说,这场支教并非单向的付出。从课堂设计到学情应对,从沟通协作到责任担当,成员们在真实的教育场景中得到了全方位锻炼,为后续相关工作积累大量可借鉴的经验。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学生们的合照
此次支教活动的开展,为当地暑期教育注入新的活力。通过针对性的学业辅导与多元特色课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暑期教育的内容,更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填补了拓展类课程的部分缺失,让学生在假期里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天地,为其全面成长提供了有益助力。实践团成员们表示:“教育帮扶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但每一次脚踏实地的尝试,都在为教育的发展积蓄力量。”此次支教留下的不仅是课程与陪伴,更有双向成长的印记,而这些实践中沉淀的思考,或将为未来的教育助力工作提供一份温暖的参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于萌萌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