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绣承丝路古韵 青年连中外文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队走进开封汴绣传承人何丽霞的工坊

发布时间:2025-08-02 21:2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金帅   阅读 768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2025年7月3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韵丝路,豫见非遗”中外青年实践队走进开封汴绣传承人何丽霞的工坊,一场沉浸式研学活动在此展开。通过参观、交流与实践,队员们近距离触摸到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千年脉络,在针线起落间体会到汴绣工艺的精湛与细腻。

推开工坊木门,一幅幅汴绣作品映入眼帘,或浓墨重彩,或清雅淡然,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团队成员俯身细观一幅《清明上河图》局部绣品,无不被这份精湛工艺所打动,Aya感叹道:“这简直是用线织就的中国画。”

图一为团队成员观摩汴绣作品

在与何老师的座谈中,“传承与创新”成为热议的焦点。何老师认为,在稳固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需不断探索艺术创新,让古老的汴绣在当代焕发新活力。同时,技艺是汴绣的根基,而作品是载体,唯有先稳固传承,方能谈创新发展。

图二为实践团队采访何老师

为让中外青年深度感受汴绣技艺的精髓,何老师将工作室变成了课堂。她端坐于绣架前,向队员们演示平针的均匀起落、打籽针的颗粒饱满,细小的钢针在她手中如灵蛇般游走,转眼便在素布上绣出一朵含苞的梅花。“手腕要稳,拉线要匀,就像写字讲究笔力。”她一边演示,一边讲解针法的技术要点。

图三为何老师为留学生讲解刺绣针法

随后,队员们轮流上手实践。Alisa起初总因拉线过紧导致线断,何老师便握着她的手示范。钞琦在学习打籽绣时反复练习,直到绣出第一颗圆润的籽,才露出释然的笑容。从穿针引线的生涩到渐入佳境的专注,队员们在指尖的酸胀中,真切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匠心不易。

图四为实践队员Alisa体验汴绣工艺

图五为实践队员钞琦学习打籽绣

图六为实践队与汴绣传承人合影   此次研学实践,不仅加深了中外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而且搭建起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未来的日子里,实践队员们将继续带着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让非遗跨越山海,续写丝路新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金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